2019年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05 16:07:09

三、 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勤思好問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習慣的培養應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學習思維方法,思想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本來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和問”的求知欲。這也是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
如:在教學“數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數”時,先由教師表演,讓學生任意出幾個數字,教師馬上判斷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讓學生驗證,再讓學生討論教師是怎樣判斷的,由此引入本課學習的內容。
2、 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深刻思考。
學生由于受年齡小,知識面窄,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數學問題往往比較膚淺。因此,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習慣,還必須在引發學生初步養成深刻思考數學問題習慣的基礎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時,還要理解算理,特別是對易混淆的數學概念,更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比較分析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區別,掌握實質,靈活運用。如:在教學“兩種分法”時,可讓學生準備好8個正方體,要求學生把8個正方體一個一個地分成4份,每份幾個?8個正方體,2個2個地分,能分成幾份?學生通過自己的擺弄,清楚地知道都是要分8個正方體,但分的方法不一樣,第一種分法一個一個地分,分成4份。第二種分法必須2個2個地分分成了四份就是看8個正方體里面有幾個2。有一個2就是一份。有4個2就是4份。雖然都用除法計算。但表示的實際含義截然不同。這樣通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動手實踐,既加深對兩種分法的理解又弄清了等分除與包含除的區別,為學生學習除法應用題打下必要的知識基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