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歌鑒賞:讀秦記(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05 19:39:21

【賞析】
這首詠史詩,就秦始皇筑萬里長城事發表議論。前兩句寫筑城。第一句說長城高而廣,城上屯扎著千軍萬馬,鋪陳城的高大穩固,守城的人眾多,難以撼動。次句說筑城的目的,是為了抵御外部胡人的侵略,鞏固自己的政權,以便于“一世而達萬世”,永保帝業。三、四句突轉,說秦始皇只知道危險來自外邊,自以為有了長城,便可高枕無憂,卻不知道體恤人民,結果釀成內亂,激起民變,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秦政權沒多久就完結了。詩揭示的是這樣一個歷史規律:內政不修,對人民殘酷壓迫,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外部的侵擾倒是其次的。當時宋朝對人民的壓榨也很厲害,百姓怨聲載道,詩人在這里明是詠史,也是針對現實,對統治者發出警告。
詠史詩所詠如果是前人沒詠過的史實,就應該述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直接發表議論;如果所詠是熟事,務必轉換角度,翻出新意,切忌人云亦云。胡仲參這首詩所詠是秦以暴政失國,這個題目,前人已經作了許多論述,所以這首詩擒住修筑長城備胡這一點,肯定長城的高廣及防御功能,然后生發開去,牽出對立面,說秦始皇刻意預防的地方倒沒出什么問題,他沒想到的地方反而成了導致亡國的關鍵。這樣組織材料加以議論,便給人以思考,也給人以新鮮感。
胡仲參這首詩的構思布局,與唐章碣的《焚書坑》有些相同。章碣詩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說秦始皇提防書生,結果滅秦的人恰是不讀書的人,與胡詩一樣,都是從相反處做文章。元人陳孚有首《博浪沙》詩,是從正面做文章的,也很有趣味,詩云:“一擊軍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動搖。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人間鐵未銷。”說秦始皇收盡民間鐵,鑄成十二金人,沒想到仍然有大鐵椎在,使他差點喪命。由此可見,詩材遍地皆是,只要細心挖掘,就能找到好的題目。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