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經典古文翻譯解釋:師曠論學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07 14:29:50

小學經典古文翻譯解釋: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選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
2.于:向。
3.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
4.暮:本來是“天晚”的意思,這里作“晚了”講。
5.何:為什么
6.炳燭:把燭燈點燃。古無蠟燭,稱火炬為燭。炳:點燃。
7.安:怎么
8.戲:戲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10.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
11.聞:聽說。
12.好:愛好
13.陽:陽光。
14.日出之陽:初升的太陽,早晨的太陽.
15.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陽光.
16.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
17.孰與:相當于“……跟(與)……哪個(誰)怎么樣?”。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說得好啊!。
【譯文】: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認為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把蠟燭點燃呢?”平公說:“哪里有作為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
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就如同在初升太陽的陽光下行走一樣;中年時喜好學習,就像在正午太陽的陽光下行走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行走一樣。點上蠟燭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
平公說:“說得好啊!”
【道理】: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相關鏈接】:
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