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曼德勃羅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19-08-10 15:19:08

數學家的故事:曼德勃羅
2010年10月14日,數學家本華·曼德勃羅因胰腺癌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安然逝世,享年85歲。
一﹑分形——大自然的幾何學
在曼德勃羅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這么幾句話:
“云不只是球體,山不只是圓錐,海岸線不是圓形,樹皮不是那么光滑,閃電傳播的路徑更不是直線。它們是什么呢?它們都是簡單而又復雜的‘分形’ ……”
分形幾何的研究對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分形幾何學又被稱為“大自然的幾何學”。數學家們研究發現,大自然會出現分形現象是有一定原理的,比如,植物采取分形的形狀有利于占用最小的空間獲取最多的陽光和空氣。
具有分形特征的蕨類(攝于上海植物園)
那么,“分形”一詞是怎么來的呢?1974年,曼德勃羅針對宇宙中的恒星分布(如康托塵埃),提出了一種數學模型。用這種模型可以解釋奧伯斯佯謬,而不必依賴大爆炸理論。可是,這種新的分布模型卻還沒有名字。
這種統計模型像什么呢?曼德勃羅一邊冥思苦想,一邊隨手翻閱著兒子的拉丁文字典。突然,一個醒目的拉丁詞躍入他的眼中:fractus。字典上對這個詞匯的解釋與曼德勃羅腦海中的想法不謀而合:“分離的、無規則的碎片”。“分形”(fractal)這個名詞,就此誕生。
二﹑研究領域“風馬牛不相及”
本華·曼德勃羅是出生于波蘭的立陶宛猶太家庭的后裔,但12歲時就隨全家移居巴黎,之后的大半生都在美國度過。曼德勃羅是一位成衣批發商和牙醫的兒子。他幼年時喜愛數學,迷戀幾何,后來研究范圍非常廣泛。
他研究過棉花價格、股票漲落、語言中詞匯分布等等。從物理、天文、地理,到經濟學、生理學……都有所涉及。也許正是這些似乎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破碎的”多個領域的研究經驗,為他創立跨學科的分形幾何奠定了基礎。
股票分析中著名的波浪理論正是以分形幾何為理論基礎
三﹑從“游牧民族”到“分形之父”
然而,開創性的工作并不容易得到認可。曼德勃羅經常自稱自己是個學術界的‘游牧民族’。據說曾有人對曼德勃羅的工作嗤之以鼻,認為他只不過是為‘分形’起了個名字而已。
這些所謂正統數學家們仰天一笑,曰:“把他算什么家都可以,就是不能算數學家”。——因為“翻遍他的大部頭巨著,找不出一個像樣的數學公式!”他們不清楚,引領數學發展的,從來都是偉大的思想而不是繁瑣的公式。
之后,曼德勃羅又研究和描述了曼德勃羅集合。并致力于向大眾介紹分形理論。1993年,曼德勃羅獲得沃爾夫物理學獎,被譽為“分形幾何之父”。他離世之后,法國總統薩科齊稱其具有“從不被革新性的、驚世駭俗的猜想所嚇退的強大而富有獨創性的頭腦”。
曼德勃羅集合
“今天,如果不了解分形,不能算是一個科學文化人”,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說,“自然的分形幾何使我們視野開闊,它的發展將導致新思想,新思想又導致新應用,新應用又導致新思想……”
點擊查看更多:數學家的故事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