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8-15 21:52:15 下載試卷 標簽:S版語文 六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11、唐代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慨,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贊頌他“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讀)這兩句詩千百年來吸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12、同學們,楚漢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可宋朝的李清照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敗的英雄呢?(交流)
(1)一是因為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二是因為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咱們來看一看李清照寫這首 絕句的時代背景。
(2)在歷史的長河中,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正是從靖康之變,金兵入侵中原開始,北宋朝庭倉皇南遷,百姓在金人的鐵蹄下背井離鄉,過著流離失所,衣不蔽體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夢死,不思收復中原失地。我們在五年級曾學過兩首詩是真實地反映了南宋當時的歷史事實的。學生背誦《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3)(課件夏日絕句與題臨安邸)這兩首詩寫出了鮮明的對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老百姓(包括李清照一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而南宋朝庭腐敗無能,茍且偷生,醉生夢死,全然不顧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目睹南宋統治者投降,逃跑茍且偷生的可鄙行徑,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經當年西楚霸王兵敗自刎處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對比宋朝官員的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對項羽寧死不屈、悲壯豪邁的英雄氣節更加欽佩和贊賞,于是悲憤地寫下這首《夏日絕句》,呼喚南宋能夠涌現出項羽那樣的英雄,早日渡江,與敵死戰,還我河山!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