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太平州新學記(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17 16:27:56

參考譯文:
太平州新建的學校在子城東南,治平三年,由司農少卿建安人李侯仲卿主持修建。李侯擔任知州,政令寬簡卻很有章法,安靜不擾卻心有安排,所以沒有大肆責罰殺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于是豪門大族彼此相勸勉拿出錢財,來到李侯的廳堂,表示原意捐錢興建學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李侯為此親自劃撥土地將舊學遷到新址,修建了房屋若干間,其形制如同一個圓環,以這種方式防備水災。又劃出田地二十頃,以滿足求學者的口糧之需。從大門直到正堂,雄麗壯觀而又緊湊,用來祭祀先圣和養育弟子的一應設施都已具備。南來北往的人都不知道這項工程何時開始,而只見到它的落成。學校剛剛建成,李侯就任滿離開了,全州百姓都對李侯的善舉有著不盡的懷念,于是前來請求王某寫一篇記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當時所付出的功勞。
啊,學校不能讓它停止的這種認識由來已久了。世上那些當官的人有的還不懂的學校的重要性,而李侯卻深知學校教育為先,又能做到不費民財不傷害百姓,而是使他們自己勸勉自覺出力來建成此學,難道不是賢明之舉嗎?然而當今世上的士子雖然都明白應該學習,但有人還不懂得學什么、怎么學,所以我想借該州來人請我做記的機會講講這個問題。
繼承圣道沒有比守善更重要的,恪守善心沒有比仁義更重要的。仁義所施要從父慈子孝的倫理開始。積蓄善心并不斷地豐富它,從而達到圣人的境界而不可自知那就可以稱之為神了。推行仁義并使之及于天下社稷,從而達到圣人對天道的理解高度,這才是學者應該終生孜孜以求的事業,早在圣賢造字的時候就已經實實在在地告訴了人們這些道理。一切聽從君上的旨意,不去聽聞下面百姓的聲音,初學之時有些心得,卻不能將大道貫穿起來理解,這是圣人之道發生歧義、百家之說能夠盛行、學者之間有所爭論的原因。學習所以稱為學習,最終是要使天下的學者達到思想認識的高度統一,而不再有什么可以爭論的問題才停止。游學在那里,飲食在那里,而卻不知道我上面所說的那些內容,那還僅僅是享受可口之食、安逸之居而已。李侯之所以這樣,難道僅僅是給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就算達到目的了嗎?
【相關鏈接】:
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