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蘇無名擒盜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26 21:25:05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蘇無名擒盜
蘇無名擒盜
牛肅【唐】
天后時,嘗賜太平公主細器寶物兩食盒,所直黃金千鎰,公主納之藏中。歲余取之,盡為盜所將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長史謂曰:“三日不得盜,罪!”長史懼,謂兩縣主盜官曰:“兩日不得賊,死!”尉謂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
吏卒游徼懼,計無所出。衢中遇湖州別駕蘇無名,相與請之至縣。游徼白尉:“得盜物者來矣。”無名遽進至階,尉迎問故。無名曰:“吾湖州別駕也,入計在茲。”尉呼吏卒:“何誣辱別駕?”無名笑曰:“君無怒吏卒,抑有由也。無名歷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無名前,無得過者。此輩應先聞,故將來,庶解圍耳。”尉喜請其方。無名曰:“與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長史大悅,降階執其手曰:“今日遇公,卻賜吾命,請遂其由。”無名曰:“請與君求對玉階,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謂曰:“卿得賊乎?”無名曰:“若委臣取賊,無拘日月,且寬府縣,令不追求,仍以兩縣擒盜吏卒,盡以付臣,臣為陛下取之,亦不出數十日耳。”天后許之。無名戒吏卒:“緩,急則相聞。”
月余,值寒食,無名盡召吏卒,約曰:“十人五人為侶,于東門北門伺之,見有胡人與黨十余,皆衣缞绖,相隨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報。”吏卒伺之,果得,馳白無名,往視之。問伺者:“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設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視而笑。”無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盡執諸胡,而發其冢。冢開,割棺視之,棺中盡寶物也。
奏之。天后問無名:“卿何才智過人,而得此盜?”對曰:“臣非有他計但識盜耳當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時臣亦見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處。今寒節拜掃,計必出城,尋其所之,足知其墓。賊既設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畢,巡冢相視而笑,喜墓無損傷也。向若陛下迫促府縣捕賊,計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緩,故未將出。”天后曰:“善。”賜金帛,加秩二等。
(選自《太平廣記》)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公主納之藏中 納:收下
B.君可先入白之 白:稟告
C.可踵之而報 踵:親自
D.無名戒吏卒 戒:告誡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今者更不追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尉喜,請其方/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即巡行冢旁,相視而笑/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D.盡為盜所將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10.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臣非有他計/但識盜耳/當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時/臣亦見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處。
B.臣非有他計/但識盜耳/當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時/臣亦見/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處。
C.臣非有他/計但識盜耳/當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時/臣亦見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處。
D.臣非有他/計但識盜耳/當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時/臣亦見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處。
11.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能直接體現蘇無名有“擒奸摘伏”之能的一組是( )
①賜金箔,加秩二等
②胡至一新冢,設奠,哭而不哀
③見有胡人與黨十余,皆衣缞绖,相隨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報
④無名戒吏卒:“緩,急則相聞。”
⑤冢開,割棺視之,棺中盡寶物也。
⑥今寒節拜掃,計必出城,尋其所之,足知其墓。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洛州長史要求的三日破案,下放至兩縣主盜官一級,限一日破案否則死罪,作品一開始便營造了案情嚴重、緊張急迫的氣氛。
B.蘇無名料定這伙賊人會在寒食節這天,借出城掃墓之機取走藏在棺中的贓物,可見寒食節是破案的關鍵時間節點。
C.作者善于抓住讀者對偵案故事的好奇心理,巧妙地運用設置懸念、引而不發的藝術手法,絲絲入扣地敘寫出破案的過程。
D.文本并未對胡人的作案時間、手法,以及蘇無名如何判斷胡人所竊是太平公主之物做出解釋,這是唐傳奇的局限性,但不影響作品的完整性。
13.把文言文閱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君無怒吏卒,抑有由也。(2分)
(2)因使吏卒盡執諸胡,而發其冢。(3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