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三國志·陸抗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9-02 21:16:56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三國志·陸抗傳
抗字幼節,孫策外孫也。(陸)遜卒時,年二十,拜建武校尉。
永安三年,假節,孫皓即位,加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
抗聞都下政令多闕,憂深慮遠。乃上疏曰:“臣聞德均則眾者勝寡,力侔則安者制危,蓋六國所以兼并于強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漢高也。今敵跨制九服,非徒關右之地。割據九州,豈但鴻溝以西而已。國家外無連國之援,內非西楚之強,庶政陵遲,黎民未乂。而議者所恃,徒以長川峻山,此乃守國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慮此,常中夜撫枕,臨餐忘食。”
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抗聞之,令將軍左奕等徑赴西陵。敕軍營更筑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御寇,晝夜催切,眾甚苦之。諸將咸諫曰:“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何事于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所繕修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諸將咸欲攻闡,抗每不許。宜都太守雷譚言至懇切,抗欲服眾,聽令一攻。攻果無利,圍備始合。
晉車騎將軍羊祜率師向江陵,諸將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如使西陵盤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而竟也。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況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張咸作大堰遏水,以絕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軍。抗聞,使咸亟破之。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大費損功力。
晉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詣建平,荊州刺史楊肇至西陵。抗令張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孫遵巡南岸御祜;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拒胤;身率三軍,憑圍對肇。將軍朱喬、營都督俞贊亡詣肇。抗曰:“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者,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即夜易夷民,皆以舊將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處,抗命旋軍擊之,矢石雨下,肇眾傷死者相屬。肇計屈夜遁。抗欲追之,而慮闡畜力伺間,兵不足分,于是但鳴鼓戒眾,若將追者。肇眾兇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躡之,肇大破敗,祜等皆引軍還。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將吏,自此以下,所請赦者數萬口。修治城圍,東還樂鄉,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
評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抗貞亮籌干,咸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選自《三國志·陸抗》,有刪節)
5.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力侔則安者制危 侔:相等
B. 敕軍營更筑嚴圍 敕:命令、告誡
C. 抗欲服眾,聽令一攻 聽:聽從
D. 貌無矜色 矜:驕傲
6. 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假節:假(同“借”)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假節”是一種掌地方軍政的官獲得的稱號,“假節”者可殺犯軍令者。
B. 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區,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夷服、鎮服、藩服;后泛指全國各地區。
C. 鴻溝:古運河名。楚漢項劉相爭時曾劃鴻溝為界。后就把兩國疆土的分界稱為鴻溝。
D. 春秋: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此處是說陸遜飽讀詩書,所以才有“書生拜大將”之說。
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國家外無連國之援,內非西楚之強,庶政陵遲,黎民未乂。(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祜欲因所遏水,浮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軍。抗聞,使咸亟破之。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史家評陸抗“貞亮籌干”,“西陵破晉”一戰如何體現他的“籌干”的?請簡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