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孟軻論(3)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11-04 20:49:01

【參考譯文】
大凡曾經(jīng)專注研究六經(jīng)的人,只有讀懂了《詩經(jīng)》與《春秋》之后,才能夠知道圣人的道理,事物的開始、結(jié)束和本末,各有一定的規(guī)律。匡正行為和教化人民的根本,就是要從天下人容易做的事開始。天下人都知道父子關(guān)系。父子不互相侵害,就足以形成敬孝老人的風氣;天下人都清楚有兄弟之情,兄弟之間不相互掠奪,這就足以形成“悌”的民風。孝悌這種民風濃厚了,建立王道的條件就具備了。這些道理本來并不高深或難以理解,也不是什么需要付出很大辛苦而難以做到的。所以《詩經(jīng)》作為教化民眾的作用,是教會人們歌舞娛樂,無所不會,重要的在于不要失去正派的風范。《春秋》一書努力在細微的事件之間,揭示歷史的是非疑惑,深刻剖析了歷史上一些絕對不可重演的行為。不看《詩經(jīng)》就不會了解建立王道的容易;不看《春秋》就不會知道建立王政的艱難。
自從孔子逝世之后,諸子百家各自利用他們的見聞著書立說,而都沒有真正探尋到孔子學說的源流,所以他們的言論有沒有都不重要。可是像孟軻,可以說是深刻理解了《詩經(jīng)》而又專長研究《春秋》的人。他講的道理從粗淺之處開始而在細微之處達到了極點。宏大到天地之間、傳播于四海之內(nèi),毫厘之間的細小的事情有所論述。非常地廣泛而沒有出現(xiàn)漏洞,相當?shù)丶毭芏荒艹霈F(xiàn)謬誤,這其中必定有他一定的信念,而后世學者們可能還沒有理解。
而且孟子曾經(jīng)說過:“每個人都能夠懷著一顆沒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這個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個人都能夠懷著一顆沒有私欲和穿墻偷盜之心,世間的義也就用不完了。士大夫們說一些自己不該說的話,是為了用這些話謀得某些利益;而有些該說的話不說,是以這種不說話的方式得到利益。這都是類似偷竊的行為。”唯有不求得到私利而言行,世間的“義”才能成為不可用盡的財富。唯有世人們都認為那些喜歡說不該說的話或者該說的話不說的人,其罪與偷盜一樣。所以說:孟子的道理開始于非常粗淺的常識,而在精密之處又達到極點。充滿天地之間,傳播于四海之內(nèi)外,而毫厘之間的細微事物都有所論述。鳴呼,這正是他之所以成為亞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須重視這一領域。
【相關(guān)鏈接】:
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奧數(shù)網(wǎng)提醒:
期中試題、單元測試、奧數(shù)天天練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