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新五代史·任圜傳(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15 11:05:36

答案:
【答案】
7. C
8. D
9. B
10.
(1)如果我自愿服罪歸降,就是怕無法彌補罪責,希望您可憐我,為我指一條生路。(5分)
(2)因為您的父親(的罪過),本來難以得到寬恕,但是處罰不牽連后代,您可以從輕(處罰)。(5分)
【解析】
【7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本句,根據名詞代詞“圜”“推官張彭”“人”“事”“彭”“崇韜”“隙”,虛詞“為”“以”“與”,“不殺的”應該是張彭,而不是崇韜,如果“不殺”前不斷開,主客顛倒,所以“不殺”前后斷開;“傾險貪黷”是說張彭的為人,不能分開;“傾險貪黷”“后事覺”應該斷開,前面講張彭的為人,后面講事情敗露,構成因果關系。再結合本句意思:當初,任圜的推官張彭為人陰險且貪污,后來事情被察覺。張彭全部把貪污的公款獻給了郭崇韜,崇韜很感激張彭,沒有殺他,從此跟任圜有隔閡。句子可以斷開為:初/圜推官張彭為人傾險貪黷/后事覺/彭悉以隱公錢獻崇韜/深德彭/不殺/由是與圜有隙。故答案為C。
【8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D項,“‘贈’是古代皇帝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員及其親屬進行加封”說法錯誤,“贈”只能給已死的官員及其親屬加封。故選D。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并赦免張處球”分析有誤。通過“以此計之,子亦難免”可以看出并沒有赦免張處球。選項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故選B。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若”,如果;“自歸”,指自愿服罪歸降;“無以”,沒有辦法;“塞責”,彌補罪責;“見哀”,哀憐我,可憐我;“其”,我,第一人稱。(2)中的“以”:因為;“子”,對人尊稱,翻譯成“您,您的”;“固”,本來;“貸”,寬恕;“然”,表轉折,然而,但是;“嗣”,后代;“罰不及嗣”,處罰不牽連后代。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點擊下一頁查看參考譯文】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