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20-05-25 17:23:17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二年級 二年級下冊 數學教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學完“分類與統計”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是學生正式接觸統計的起始。因此本節課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數據、記錄數據和呈現數據為主,讓學生從中學習調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統計表,同時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使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反思整個教學環節我認為有以下4個做得比較好:
1.從調查的方式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本節課在設計上多處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尊重,比如在調查方式的溝通上,有的學生建議用投票的方式,有的說用舉手的方式,站隊的方式,凡是合理的我都給予肯定,體現對學生其他調查方式的尊重。在學生收集整理數據時,也是充分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愿望,有的學生用文字記錄,有的將文字與數據有序排列,再有的以非正式的統計表展示,他們在數據整理的呈現方式上,表現出了多樣性和個性,也較好地展現了學生探究用統計表呈現數據的過程。
2.從數據收集的過程中,關注活動過程的體驗。
從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開始,以統計是否解決了問題結束,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擬定調查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調查,讓學生親身經歷調查的過程,也學到了收集數據、呈現數據的方法。在這樣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價值,激發學生內在的統計需求,從而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3.從數據的整理中,關注數學思想的滲透。
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滲透抽樣的基本思想。通過“全校學生這么多,怎樣調查呢?可以先在班里調查。”這樣的一次簡單交流,滲透了抽樣的思想。再以問題“如果,我們班定校服,選哪種顏色最合適?全校也選擇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突出體現了由于非統計抽樣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斷出“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這層含義。
4.從分析和解決問題中,關注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統計的過程中,收集和整理數據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才是目標。因此,我們在數據整理之后,引導學生可以橫著看,豎著看,比比看,加加看,使學生認識分析數據的一些技巧,較好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這一環節體現了數據分析的現實意義,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統計的價值,初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有以下一些困惑:
1、有些學生呈現的不是分類整理的過程,而是最終的結果,對這部分學生如何引導,我還存在一些困惑;
2、練習的設置如何更加有效。
奧數網提醒:
說課稿教案、小初高資料、最新資訊
盡在“教師窗”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