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銜接知識點:古詩三首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20-07-27 16:34:26

初中語文銜接知識點:古詩三首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楊花、子規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意,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凄楚的氣氛,點明了寫景的時令,暮春。第二句是對王昌齡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的手法,表達了對有人懷才不遇不幸遭遇的同情與擔憂。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3)“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