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騎鵝旅行記內容概括及作者介紹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21-05-10 20:43:03

騎鵝旅行記是由英國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寫的一本童話故事,是一本世界名著。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騎鵝旅行記主要內容概括,有興趣的朋友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騎鵝旅行記》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創作的童話,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該書中,作者用新穎、靈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動的筆調為孩子們描繪了瑞典一幅幅氣象萬千的美麗圖畫,并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對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動物、植物、文化古跡、內地居民和偏僻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進行了真實的記錄,融文藝性、知識性、科學性于一體。
《騎鵝旅行記》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
內容簡介:
尼爾斯不愛學習,一看到書本就會犯困;不愛牧鵝放鴨,會經常捉弄家里飼養的小動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會咬他。可是同住一個小村莊里的還有一群小妖精,尼爾斯有一天戲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懲罰變成一個拇指大的小人。還沒等他弄明自是怎么回事,他已經騎在家鵝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鵝飛上了天空。馬丁決定和野鵝飛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蘭。途中尼爾斯發揮人的聰明機智和狡猾的狐貍做斗爭,不畏艱險和困難智取烏鴉山的盜賊。尼爾斯和野鵝群一起主持正義,扶危濟困,在去往拉普蘭的路上,結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這些經歷使尼爾斯從一個頑皮搗蛋的孩子變成一名有具有正義感、真誠、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爾斯最終變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變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邊,從此也變成一名熱愛學習的好學生。
該作品不僅給讀者講述了一個頑童騎鵝旅行的故事,還告訴讀者相關地理概況、風土人情以及歷史知識等。
作者介紹:
塞爾瑪·拉格洛芙(1858-1940)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她從小喜歡聽故事,喜歡讀書,立志要當一個作家。長大后,她在一個小城當了十年教師。在任教期間,她開始了文學創作,寫出了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是她唯一為兒童而寫的長篇童話,在以后竟成為了世界文學藝術的珍品。因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1914年她被選為瑞典皇家學會會員。在瑞典,有一項最重要的兒童文學獎,就是用尼爾斯這名字命名的。
多音字:
冠:ɡuān (雞冠)ɡuàn (冠軍)
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
掙:zhèng(掙脫)zhēng(掙扎)
近義詞:
估計——估量 仍然——仍舊 幸好——幸虧
障礙——阻礙 忍受——忍耐 緣故——緣由
和善——善良 后悔——懊悔 搗蛋——搗亂
示弱——認輸 鋒利——銳利 照樣——依舊
一絲不動——紋絲不動 聚精會神——專心致志
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頭暈目眩——頭暈眼花
反義詞:
精心——粗心 弱小——強大 斷定——懷疑
和善——兇惡 光滑——粗糙 舒服——難受
一模一樣——截然不同 聚精會神——心不在焉
得意揚揚——垂頭喪氣一清二楚——模糊不得
理解詞語:
頭暈目眩:頭腦發昏,眼睛發花。形容被事情繁瑣弄得不知所措。
烏合之眾:指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烏合,像烏鴉那樣聚集。
得意揚揚:形容非常得意的樣子。
惱怒:生氣,發怒。
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多用于否定式)。
徑直:表示直接進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費周折。
混亂:沒條理,沒秩序。
報應:佛教用語,原指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后來多指種惡因得惡果。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
漫游:隨意游覽。
躍躍欲試: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試試。
無濟于事: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對于解決問題沒有什么幫助。比喻不能解決問題。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
詞語擴展:
描寫神態的詞語:
得意揚揚 垂頭喪氣 精神奕奕
滿面春風 炯炯有神 眉開眼笑
仿寫:
“他實在無法忍受,撿起一塊石頭朝他們扔了過去”是描寫連續動作的句子。
例:他來到講臺,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了起來。
句子解析:
1.男孩簡直不敢相信他會變成小狐仙。“這大概是一場夢,一種幻覺吧!”他想,“過一會兒我肯定還會再變成一個人。
“大概”“肯定”說明男孩不愿意相信自己變成了小狐仙,希望再變回人。
這里的心理描寫說明男孩并不相信自己真的變成了小狐仙,這一場夢,自己還會變成人的。
2.發現,光那樣站著等待是無濟于事的,一定得想別的辦法。他覺得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去找小狐仙講和。
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站在閉目鏡子前怪樣子不會消失,引出下文找小狐仙過程中發生的事。
3.院子里的鵝和雞立即掉過頭來盯著男孩,并發出六一陣使人無法忍受的咯咯聲。公雞叫道,“他活該,咯咯里咕,他扯過我的雞冠!”
立即”“盯著”寫出了雞和鵝聽到尼爾斯名字時的強烈反應;從公雞的話語中可看出尼爾斯以前是怎樣淘氣地捉弄他們,也表現出公雞此時的幸災樂禍。
4.男孩感覺到貓的爪子穿過他的背心和襯衣,刺進了他的肉皮,鋒利的犬牙觸到了他的咽喉上。他拼命地喊著救命。
說明男孩習慣了欺負貓,總是扯它的尾巴。憤怒使男孩早已忘記自己變成拇指大小之后是多么弱小無力。在被貓撲倒在地,前爪按住胸口,大嘴對準咽喉之后,又害怕貓要了他的命,所以大喊救命。說明男孩此時已經被嚇壞了。
5.牛棚里只有三頭牛。但男孩進去的時候,卻是吼聲四起,一片混亂,聽起來至少是三十頭。
聽起來至少是三十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三頭牛吼聲的巨大,也表現了牛見到尼爾斯時強烈的憤怒之情。
6.五月玫瑰在她們中間年紀最大、最聰明,現在也最生氣。“你過來,”她說,“你做的事都應該遭報應了。你曾多次從你母親腿下抽走她擠奶時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親提著奶桶走過時伸腳絆倒她,你多次氣得她站在這里流眼淚!”
五月玫瑰舉出具體的事例,說明她不僅不滿尼爾斯昔日欺負自己,也為尼爾斯捉弄媽媽的荒唐行為感到氣憤。既表現了五月玫瑰的善良,也表現了尼爾斯的頑劣。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尼爾斯發現自己變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講和。
第二部分(5—29):尼爾斯想尋求動物們幫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誰都不愿幫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爾斯在墻頭上聽見家鵝和大雁的對話,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撲上了即將飛走的雄鵝。雄鵝載著尼爾斯飛到了高空,離開了家園。
課文主題:
課文主要寫了喜歡虐待動物的小男孩尼爾斯被小狐仙變成大拇指般大小后受盡動物們的嘲笑、恐嚇和追逐。后來,,后來,尼爾斯被雄鵝帶到了天上,開始了騎鵝旅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曾經喜歡虐待動物、喜歡搞惡作劇的男孩的形象。
問題歸納: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怎樣表現尼爾斯變小后的模樣的。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男孩尼爾斯變成小人兒后的模樣,而是通過間接的對比描寫來表現的。如“他還夠不到鎖”“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兒尼爾斯·豪爾耶松”。這樣描寫可以讓讀者對尼爾斯的小有著具體直觀的感受,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尼爾斯對貓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剛看到貓時,尼爾斯親切地稱呼他“親愛的貓咪”,因為他想從貓的嘴里問出小狐仙的住處。當被拒絕以后,尼爾斯對貓的態度十分粗暴,甚至還想去揪貓的尾巴。當他被貓輕松地按到地上教訓之后,他對貓感到了恐懼。最后被貓放過時,尼爾斯對待貓的態度是羞愧的。
3.接下來,尼爾斯又遇見了誰?發生了什么?
接下來,尼爾斯溜進了牛棚,三頭牛也都對他不客氣,這時男孩意識到過去對他們不好,現在后悔了,但是牛們依然對他非常兇,他擔心牛會掙斷韁繩,所以趕緊溜了。
4.但是牛都不聽他說話。她們吵鬧得非常兇,他真擔心哪頭牛會掙斷韁繩,所以他覺得還是趁早溜掉為妙。這句話中的“溜”改為“跑、逃”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因為“溜”是悄悄溜走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尼爾斯已經認識到了自己以前行為的錯誤,并感到羞愧的心理;另一方面寫出了現在牛都不理他,他只能灰溜溜離開的狼狽情態。如果將“溜”改為“跑、逃”,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5.從尼爾斯和動物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尼爾斯沒有變小之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從尼爾斯和動物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尼爾斯曾經扯過公雞的雞冠,揪過貓的尾巴,用各種方式捉弄三頭牛,把母親擠奶時坐的小凳藏起來,用腳故意絆倒母親等頑劣的行為。從中可以看出尼爾斯是一個調皮搗蛋、惹是生非、頑劣自私的孩子。
點擊查看更多:語文輔導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