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21-12-11 15:20:23

我曾經到高校講課時觀察發現,北大清華的學生和普通地方院校的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專注度不同。
優質學校的大學生不需要提醒上課也會集中聽講,其他學校的一些學生則會講小話、吃東西。這樣的習慣同樣會遷移到工作中,有的職員認真聆聽、思考領導講話,有的則中途開始聊天,這就是專注度的不同。良好的專注度是優秀品質養成中的一種。
所以,培養孩子行動力、專注度是優秀的必要項。
另外,家長要把孩子的人生目標轉變為一種品質的養成、內化成他可以看得見的一種行為,讓孩子建立其中的聯系。
孩子會開始理解,原來這么做就是在向自己的目標邁進、就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邁進,而不只是父母口中的大道理;有了這個目標,再把每個小目標串起來。
比如,疫情期間有線上學習的要求,父母就要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間框架。有的學校要求學生做到三個“一”——一副健康的體魄、一個聰慧的頭腦、一個遠大的夢想,家長就可以根據這些要求制定時間安排。這樣,一個目標的實現就具化成一種品質的養成、變成一種具體的行為。
那么,怎么將這種“行為”放進孩子一日的生活里呢?
第一,對孩子的一日生活有框架思維,即清楚孩子一日生活里到底有哪幾件事情。比如,今天語文、英語聽力練習、做眼保健操、戶外運動,明、后天則是數學、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項目式學習)等,其他內容據課表進一步補充跟進。
形成框架后,按照合理性的原則排序,考慮什么時間做什么比較合適。家長應優先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動靜結合,將玩耍、學習間隔排開,最后再進行微調。
總之,家長要讓目標對孩子而言變得可操作,不能太空。隨后讓孩子懂得,人的一生是靠累加出來的,要沉下心來、逐步投入,有的可能是一周、一個月,有的甚至需要一年、五年,才能有成果。
慢慢地,哪個孩子看得越長遠,哪個孩子就會發展得越好。“看得長遠”就是心理學中的“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好的孩子,毅力與堅持性就越好,最后累加出來的人生厚度與高度就越可期。
所以,家長幫助孩子時間管理,首先要將大的目標不斷轉化成具體行為,再把行為放進時間框架里,最后落足在孩子的堅持上。
第二,要事優先中的“要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內涵各有不同,區別這種不同以更好地制定時間框架。
盡管我們說應根據要事優先原則進行時間安排,但“要事”對父母和孩子來說是不一樣的。
比如,對有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打游戲,家長根據“打游戲不能毀了眼睛”的判斷限制為玩游戲一次一小時。工作日期間,只要孩子保證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正確做完作業,休息30分鐘后便可玩游戲,但22點必須睡覺。
這樣的時間框架,給予孩子一定的游戲娛樂時長自由,由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而定。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孩子在學校利用碎片時間課間寫作業;或者,面對英語聽寫作業,自己復習的時候就用錄音機把單詞錄好,自主完成而不等父母回家聽寫等,起到促進孩子充分利用時間的積極作用。
所以,管理孩子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時間框架。時間管理在轉化的過程中做好后,孩子就會有成就感,并逐漸養成時間管理的良好習慣。
點擊查看更多:時間管理
奧數網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