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一雙手》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22-03-27 20:50:36

北師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一雙手》
教材分析:
《一雙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手》的第二篇課文。這篇文章通過對林業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迎善一雙手的細節描寫,透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為綠化祖國,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課文兩次對張迎善的手作了特寫,第一處:第5―7自然段,作者從顏色、紋絡、掌面、手指、左手、關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節描寫,并多次運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樣硬。”“一個手指好似三節老干蘑”。這些比喻句,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第二處: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這里通過數字描寫的方法讓人感受到這雙手是天下第一號大手。這樣一雙手就在作者濃墨重彩之下像特寫鏡頭一樣展示在讀者面前,透過這雙手我們看到的是張迎善這位普通勞動者甘心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人們的美好愿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
4、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
教學重點難點:
文章兩次對手作了特寫,分別從顏色、紋絡、掌面、手指、左手、關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節描寫,并多次運用了打比方和數字描寫的方法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而這雙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業工人甘心奉獻,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這雙手的特點,在探討形成原因的過程中,感受張迎善的美好心靈應該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實物(老松木、鼓皮、干蘑)、手的模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惺忪、鎬、老繭、鑄造、坰、裹”,理解“惺忪、肩鎬、坰、跡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層積立方米、岔”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繼續練習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提問。
4、知道這是誰的手,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讀準字音:“ 惺忪、鎬、老繭、鑄造、坰、裹”,理解“惺忪、肩鎬、坰、跡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層積立方米、岔”的意思。
2、知道這是誰的手,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
教學準備:ppt課件、實物(老松木、鼓皮、干蘑)、手的模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猜手誘趣
1、師:人人都有一雙手,可它們絕對不會是相同的。閱讀下面兩段文字,根據描寫說說分別寫的是哪一類人的手?
材料一:今年開學初,他父親來交學費,我看到他父親的一雙粗壯寬大,青筋突現的手,滿是老繭,抖抖索索地把錢交給了我,那印象實在太深了。
材料二:一次次,我總端詳她的手。那有細有短的手指上沒有任何修飾,在右手中指的前端左側有一個硬邦邦的繭子,是啊!當然會有了,我經常看見她伏在桌子上認真備課,再看那雙粗糙的手上總是沾滿了粉筆灰,我已看不清它真正的膚色了。不過這難道不是最美的圖案嗎?
(出示相關的句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請生猜。
生:材料一刻畫的是一位農民的手,材料二刻畫的是一個教師的手。
2、師:這兩雙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對了,有什么秘訣?
(學生回憶活動過程,總結抓關鍵詞句的閱讀方法。)
3、小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使每雙手各有特點。今天我們要跟隨姜孟之,來到美麗的小興安嶺,去認識另一雙手。(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一雙手”)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戲中學習最為輕松快樂。課前的猜手游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誘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使知識在情意的參與下進行記憶,總結了抓關鍵詞句的閱讀方法。)
二、根據課題質疑
1、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了解關于這雙手的哪些信息?
生:我想知道這是誰的一雙手?
生:我想知道這雙手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
生:我想知道這雙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
生:我想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雙手?
(培養學生有效質疑的能力。之所以讓學生自己提問,是因為這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進而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初讀感知,檢測預習
1、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預習時發現讀不準的、讀不好的生字或新詞勾出來多讀幾遍。
2、出示重點掌握的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讀準字音:
“ 嫩nèn瞬shùn坰shǎng呈chéng逞chěng、鎬gǎo、老繭、鑄zhù造、裹、惺xīng忪sōng”,
結合文章內容理解“惺忪、肩鎬、坰、跡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層積立方米、岔”的意思。
3、同桌互讀課文,認真聽對方生字詞語讀得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解決生字詞的障礙,為深入理解文本打好基礎。)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課文脈絡
1、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雙手是誰的嗎?
生:這是張迎善的手。
2、理清課文脈絡,班內交流
師:作者是在和被采訪者張迎善的一系列接觸中,通過所見所聞來寫這雙手的。請同學們從各段中找出姜孟之采訪過程的幾個主要動詞。抓住這幾個動詞,我們也就可以把記敘這雙手的線索理出來。
大家一邊默讀,一邊把找到的有關的動詞用筆圈點出來。我們看哪位同學找得最快,哪位同學找得最準,哪位同學找得最全。
(學生找出一系列動詞,教師展示出主要動詞:握→抽→裹→察看→問→量→搓→介紹手)
五、解決第一個重點問題:張迎善的手是一雙什么樣的手?(課后思考第一題)
師: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張迎善的這雙手吧!在不計其數的手中,到底是一雙怎樣的手給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描寫張迎善手的具體描寫,用“——”勾畫下來。
(形象感知,聯系生活,從外觀的角度了解這雙手)
1、請生匯報。(出示生劃出的具體描寫)請大家把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這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語句旁邊。
(學生自讀自悟重點語句,老師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抓關鍵詞句、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角色轉換、比較等大膽地寫出自己對這雙手的初步感受)
2、全班交流,請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暢談認識和感受,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給以肯定。當學生談到大、硬、粗的特點時,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通過下面的方式方法給以引導。
出示語句:在兩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①方法指導:出示實物(老松木)結合生活實際感官體會:活像老松木一樣的手什么感覺?
②對比出示:“在兩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這手好粗糙呀!”男女生分別讀,比較兩句的不同。
③讀出這句話里一個問號和一個感嘆號,這是一雙怎樣的手?(板書:黑、粗糙、硬)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重要標點體會張迎善的手粗糙而特別,為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做鋪墊)
出示語句: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紋絡深、粗,染著黑土色。很明顯,為了這次見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這雙手認真地洗過了。
①引導深入體會:他的手已經認真洗過了,為什么仍染著黑土色?
②抽生范讀
③全班有感情齊讀
④小結:這雙手的顏色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出示語句: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只手指似三節老干蘑。
①方法指導:這里運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鼓皮,把手指比作 老干蘑 。
②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了?
③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④出示老繭:指讀。什么是老繭?見過誰長老繭?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布滿每個角落。
(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老繭”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見到的長老繭的人的手和張迎善布滿老繭的手比較,更深層的體會到底堅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結合此時的體會再來讀
出示語句: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①抽生說感受
②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做一個合理的猜測: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沒有指甲?
③教師語言渲染激情(板書:傷痕累累)
④結合此時的體會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①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②展示按照這個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組織學生比一比,然后老師也來比。
(在形象直觀的比手過程中使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
③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一讀。(板書:大)
3、小結:你們看,這就是張迎善的手,引讀——“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紋絡深、粗,染著黑土色。很明顯,為了這次見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這雙手認真地洗過了。”
這就是張迎善的手,引讀——“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只手指似三節老干蘑。”
這就是張迎善的手,引讀——“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這就是張迎善的手,引讀——“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這雙又大又硬、粗糙、傷痕累累的手已經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這可是年僅32歲的小伙的手啊,他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同學們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留在下節課解答。
六、拓展閱讀
(一)、出示《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拓展閱讀》P51《禱告的手》
《禱告的手》這是一幅畫的名字,更是真愛的名字。
丟勒和奈斯丁是一對好朋友,都是在奮斗中的畫家。由于貧窮,他們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夠繼續學業。可因為工作占去他們許多時間,兩人的畫藝進步很慢。夢想的遙遙難及撕扯著兩個人。
困惑了良久,兩個人想出一個辦法,決定以抽簽的方式決定,一個人工作來支持彼此的生活費,另一個人則全心學習藝術。
丟勒贏了,得以繼續學習。而奈斯丁則辛勤工作,供應兩個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丟勒前往歐洲各城市學習,奈斯丁繼續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工作著,賺取著兩個人的生活及奈斯丁的學習費用,守衛著自己的承諾。
幾年后,丟勒成功后,按照兩個人當初的約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學習的協議。可他發現,由于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原本優美敏感的手指已經僵硬扭曲,遭到終生的損壞,已經不能靈敏地操作畫筆了。
丟勒心痛如絞。奈斯丁卻寬厚地笑著,他竟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無法完成自己藝術家的夢想而難過,心中卻盡是為朋友成功的興奮。
這天,丟勒去拜訪奈斯丁,發現奈斯丁正合著雙手,跪在地上,安靜而誠摯地為他做成功禱告。天才藝術家雙眼潮濕,將朋友那雙禱告的手畫了下來。這幅畫成為舉世聞名的《禱告的手》。
每一個成就者的背后,其實都有著一雙,或者更多雙這樣的手,值得那些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們銘記,也值得那些沒有成就的人銘記。比如:慈母漸漸霜白的頭發,父親漸漸佝僂的軀干,愛人日增皺紋的面頰......珍惜我們的成功,包括通往目標路上的機會,因為我們的踏夢而行不只蘊聚著我們的汗水,還凝聚著身旁很多朋友的心血。
(二)、要求:1、勾畫描寫手的句子,寫下你的感受。2、說說文章打動你的地方。
作業設計
1、小組聽寫生字新詞,訂正,改錯。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一雙手
一雙黑、粗糙、硬、傷痕累累、大 手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課文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