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30 17:28:27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二、日積月累
1.創設情境,合作入詩。
過渡:萬紫千紅競爭春,當數楊柳最窈窕。柳樹是春的使者,春來時,便迸發出勃勃生機。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詠柳》這首詩嗎?(生齊背誦。)它的作者就是盛唐著名詩人賀知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所作的另外一首詩。
2.介紹作者,簡介時代背景。
賀知章 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其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詩題,理解“偶書”。
過渡: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直到86歲才告老還鄉。在他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為他送行,直到城門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親自為他寫詩送行,可真夠風光榮耀的。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身份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板書詩題。)
明確:偶,偶然。書,寫詩。偶書,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寫下來。
4.提示要求,合作解詩。
(1)自主讀詩,整體感知。
①出示古詩,教師配樂范讀。②自由讀詩,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讀正確。③理解詞語,讀出節奏。
詞語解釋:[鄉音]家鄉的口音。 [無改]沒有什么變化。 [鬢毛衰]老年人須發稀疏變少。
詩歌節奏: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④初步了解古詩大意,說說詩中主要寫了什么。
(2)感悟詩意,讀中悟情。
①出示合作交流卡,小組合作,思考交流。
合作交流卡
幾人一組,可按照“讀一讀(小組內多種方式讀詩)——解一解(理解詩意)——說一說(交流看法、解決疑難)——想一想(想象畫面)——演一演(改編故事,表演故事)——背一背(互相檢查,背誦古詩)”的步驟來學習本詩。
思考以下問題:
A.詩人年輕時離開家鄉,直到86歲才回到家鄉,哪句詩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內容?找出關鍵詞。
B.詩人離家太久太久,等他回到家鄉時,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C.想象畫面:孩子看到這么一位陌生的老人,會說些什么?老人看到孩子,又會說些什么?
D.體會情感:詩人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鄉,心情是怎樣的?
E.說說詩中你印象深刻的字詞。
②小組交流匯報。
問題A:“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說明離家時很年輕,“老大”寫出回家時已經很衰老了。
問題B:家鄉變了,家鄉不再認識他了;他的年紀變了,當年的小伙子變成老人了。但是他的鄉音沒有變,對家鄉的熱愛沒有變。
問題C:孩子可能會說:“老爺爺,您是從哪里來的呀?您是來拜訪朋友的嗎?”老人可能會說:“孩子們,這兒就是我的家鄉啊,你們聽聽我說的話,和你們的方言是一樣的呀!”
問題D:詩人一定非常激動,因為他這么多年沒有回到家鄉,現在終于如愿了。他也一定很失望,也會有些憂傷,因為家鄉物是人非,幾乎沒有人能認出自己了,此時的他,雖然是回鄉,卻被當成了“客”。
問題E:如“無改”,寫出了詩人鄉音不改、鄉心不改,雖離家多年,卻依然心系故鄉;“笑”,這里的笑是兒童在笑,但詩人內心肯定是傷心的,這里有種對比的意味;“客”,此時的詩人被當成客人,他的內心該是多么憂傷啊!
教師提示:在中國古代,86歲已經是高壽了,所以當賀知章在86歲回到故鄉時,很顯然,他兒時的朋友大都不在了,而他“少小離家”,離家太久了,故鄉應該幾乎沒有人能認出他了。
5.閱讀續篇,深化感情。
過渡:詩人這次回鄉,感慨很多,除了我們剛剛學習的這一首詩,他還寫了另外一首《回鄉偶書》,寫完這首詩不久,詩人便離開了人世,好在他終于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家鄉。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首《回鄉偶書》吧!
回鄉偶書(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小結:這節課,我們結合語境理解了一些含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在日常的語言表達或習作中,我們也要學會使用類似的詞語,讓表達更加生動、深刻。我們也再次走進了桑娜的內心世界,體會了心理描寫對展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同學們在習作訓練中運用語言、神態、動作描寫比較多,卻往往很少使用心理描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覺得原來心理描寫這么重要,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難。我們還學習了一首看似平淡,實則包蘊了深沉情感的詩——《回鄉偶書》,大家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學習了這首詩,雖然我們閱歷尚淺,還無法感受離家幾十載后重回故鄉的那份深沉的情感,但大家通過想象的方式、演一演的方式,體會出了詩人那種既高興又難過的心情。古詩重在品,大家可以多讀一讀這首詩,再仔細品一品,相信大家會有新的收獲。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交流、感悟寫作中用詞的準確性、人物描寫方法的多樣性。
(2)積累更多的古詩,多讀多背。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