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字成語:穿窬之盜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22-07-30 22:13:35

穿窬之盜拼音
[ chuān yú zhī dào ]
穿窬之盜的意思
穿:指穿壁;窬:通“逾”,從墻上爬過去。從墻上爬過去。指鉆洞和爬墻的盜賊。
成語基本釋義:
[ 成語形式 ]ABCD式的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指盜賊
穿窬之盜近義詞
梁上君子
穿窬之盜反義詞
煥然一新
穿窬之盜出處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穿窬之盜造句:
傷殘猶剽掠之徒,貪鄙勝穿窬之盜。(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三回)
穿窬之盜成語接龍
盜名暗世:盜:竊取;名:名譽、名稱;暗:黑暗。在黑暗時代竊取好的名譽。指奸佞之人在亂世乘機騙取聲譽。
盜名欺世:盜:竊取;名:名譽;欺:欺騙。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盜亦有道: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盜跖之物: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袖,封建社會稱之為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
盜鐘掩耳:盜:盜竊;鐘:古代一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盜玉竊鉤:玉:貴物。鉤:賤物。比喻一切大小竊取之事。
盜怨主人:比喻奸惡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盜憎主人”。
盜鈴掩耳: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盜鐘掩耳”。
盜嫂受金:以之為因小眚而遭讒被疑的典實。
盜食致飽:比喻以不正當手段獲益。
盜憎主人:主人:物主。盜賊憎恨被他所盜竊的物主。比喻邪惡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盜鍾掩耳:《呂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勸進今上箋》:“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穿窬之盜的意思是穿:指穿壁;窬:通“逾”,從墻上爬過去。從墻上爬過去。指鉆洞和爬墻的盜賊。
點擊查看更多:成語釋義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