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全冊知識點:第二單元 比較與測量
來源:網絡來源 2023-03-17 11:04:47

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全冊知識點:第二單元 比較與測量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全冊知識點:第二單元 比較與測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第二單元 比較與測量
一、在觀察中比較
1.觀察物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是在進行比較。
2.使用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3.將恐龍放在同一平面上,用同一起點比較高度、比較長短,會比較公平和準確。
4.恐龍模型排序方法: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胖到瘦、從頭大到頭小、.....
二、起點和終點
1.共同的起點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
2.?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
3.紙蛙跳遠的距離是起跳點(即起點)到落地點(即終點)之間的距離。
4.通過比較紙蛙跳遠的距離,我們可以知道哪只紙蛙哪次跳得最遠。
三、用手來測量
1.測量可以量化比較結果,使比較更準確。
2.用身體測量是常見和方便的測量方法,如用手、腳、步等測量。
3.“一拃”是張開的大拇指到中指間的最大距離。測量時從起點開始,每一拃首尾相連,做好標記。
4.用紙帶匹配桌子高度,可以化垂直的測量為水平的測量,讓測量更方便也更準確
5.用手測量盡管比較方便,但因為每個人手指長度不同,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拃”的長短不同,進而導致測量相同物體的結果不夠準確,難以交流和比較。
四、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1.生活中許多物體也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如:回形針、小棒、橡皮、立方體等。
2.長的工具便于測量長的物體,測量物體長度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3.用不同的物體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結果一般不同;用相同的物體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結果基本相同,測量結果更加準確。
4.用不同種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測量結果不能比較出物體的長短;用同一種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測量結果能比較出不同物體的長短。
5.用固定長度的物體(如橡皮、立方體等)比用不固定長度的物體(如:手)測量能產生更準確、一致的結果,更便于結果的比較和信息的交流。
五、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
1.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結果更準確、一致、可比較。
2.選擇用小立方體測量的理由:小立方體單位小,容易首尾連接,測量準確性高;可以堆疊,直接測量物體的高度;小立方體每一條邊長度都相同,能多個單位隨意連在一起,組合成較長的工具--小立方體組,方便測量長的物體;十個一組方便計數。
3.通過積累測量經驗,與已測結果進行比較,預測新的物體長度時會更準確。
4.人們通過統一計量單位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完善和改進工具。
六、做一個測量紙帶
1.小立方體組測量小桶這樣圓形物體一圈的長度不方便也不準確,可以做一條測量紙帶來測量。
2.測量紙帶的制作方法:
。1)小立方體組首尾相連放在紙上,印出方格帶;
。2)剪下方格帶若干條;
。3)首尾相連粘貼各條方格帶,方格和方格之間不留空隙,粘成一條直線;
。4)在方格豎線下從0開始依次標記數字;
(5)試測調整。
3.測量紙帶的使用方法:
。1)0刻度線對準測量起點;
(2)緊貼被測物體要測量的位置,圍繞一圈或者鋪平整;
(3)在終點位置平視讀數。
4.測量紙帶的優點:
測量數據誤差較小,具有較高準確性;能測量小桶這樣的圓形物體一周的長度;能測量很長的物體長度;可以折疊,很輕便,攜帶和使用方便......
七、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
1.測量紙帶和尺子的相同點:都有數字;都有格子;都有起點和終點;······
2.測量紙帶和尺子的不同點:
。1)材質不同,測量紙帶紙做的,易折易破,尺子一般塑
料做的,比較牢固;
。2)格子大小不同,測量紙帶一格大小不確定,尺子一大格1厘米,一小格1毫米;
。3)長度不同,測量紙帶想接多長就多長,尺子一般有確定的長度......
3.尺子的使用方法:
。1)把尺子的0刻度線和物體的一段對齊;
。2)讀出尺子上與物體另端對應的刻度。
4.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統一標準的測量工具,常用單位為米(m)、厘米(cm)、毫米(mm) 使用相同標準單位,使測量結果具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