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3 21:28:13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再來說說:?
從左數橡皮是第個;?
從右數橡皮是第個。?
尺子的左邊是什么?右邊呢??
師:說的時候同桌互相檢查。?
請擺得不同的兩個學生來說說)?
教學反思: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掌握以“?”作標準來確定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想怎么擺就怎么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
3、體驗“相對”,加強理解。?
(1)找一找。?
師: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一位小朋友解決一個問題嗎??
師:星期天,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記得小明家住在三樓的左邊,你們能告訴他小明家住幾號房嗎:?
(學生展開討論,計算機演示結果)
(2)想一想。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我跟大家面對面站著(教師舉起右手),請問:老師舉的是右手嗎??
生:老師舉的是右手。?
生:不是右手。?
師:(教師把右手放下)請小朋友們把右手舉起來再判斷一下老師舉的是不是右手。?
(學生舉起右手,教師也舉起右手)?
生:是右手。?
生:不是右手。?
生:老師,你轉過身去就跟我們舉的右手一樣啦!?
師:老師就照你們說的辦法去做。?
(教師舉起右手轉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
師:我們面對面地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剛好相反。?
師(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一起練習):我們一塊舉左手,看誰舉得又對又快。準備,開始。
教學反思: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巧妙地用設疑的手法讓學生們判斷教師舉的是不是右手,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再讓學生舉起右手與教師對照,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其中的奧秘;最后通過教師的轉身驗證讓學生明白:面對面地站著,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4、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可愛的小司機。?
(計算機演示下圖)?
師:圖上畫了兩只可愛的小動物,一只是--(刺猬)一只是--(小狗)他們看見馬路上有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在行駛,到了路口兩輛車轉彎了(演示汽車開動轉彎的畫面),小刺猬和小狗興奮地爭著說出了客車和卡車轉彎的方向,都說自己對了,爭吵起來。小朋友們知道他們是怎么說的嗎?為什么會爭起來??
(全班學生參加表演,體會客車、卡車轉彎的方向)
①三、四組的小朋友當“刺猬隊”成員(發一面刺猬隊小旗);一、二組的小朋友當“小狗
隊”成員(發一面小狗隊小旗)。請“小刺猬”和“小狗”們面對面坐好。?
②三、四組坐在第三排的小朋友當“客車”,坐在第四排的小朋友當“卡車”,戴好頭飾。?
③“小刺猬”、“小狗”們用手勢表示自己的左方和右方。?
④“客車”、“卡車”開起來。(“我是汽車小司機”音樂響起)?
(表演兩遍,讓學生充分體驗)?
師:請“小刺猬”們派一個代表來說說。?
生:客車向左轉彎,卡車向右轉彎。?
師:請“小狗”們派一個代表來說說。?
生:客車向右轉彎,卡車向左轉彎。?
(計算機演示答案)?
師:大家看,小刺猬和小狗的答案正好相反,難怪他們要爭吵起來。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生: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師: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汽車轉彎的方向常常是以司機為標準的。如果你是汽車司機,圖上的客車、卡車向哪個方向轉彎??
生:客車向左轉彎,卡車向右轉彎。?
教學反思:組織有效的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較好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最后再引導學生站在司機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教學時,我有點急于求成,應給學
生創設探索的空間,個人先體會,再組織全班表演、體驗。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2)動腦筋?
(計算機演示學生們上下樓梯的情境)?
小聰問大家:“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生:女孩子是靠右邊走,男孩子是靠左邊走。?
生:他們都是靠右邊走。?
生:他們都是靠左邊走。
(學生爭執不下)?
師: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把教室中間走道當樓梯,女孩子從后往前走是上樓梯,男孩子從前往后走是下樓梯。老師有個要求,就是每個人舉著右手。?
(女孩上樓后又順勢下樓,男孩下樓后又順勢上樓。邊走邊問學生:你是靠右走嗎?)?
師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做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邊走,按次序地走。?
教學反思:看圖判斷左右,學生容易以自己為標準來下結論,故錯誤率較高。為此,我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去親自體驗,特別是通過第二輪的表演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了方向的變化過程,明白了方向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