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師用書 > 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師用書 > 正文
2010-09-17 15:20:38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語文
《古詩二首》教學指導
〖教材分析〗
《鳥鳴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澗:兩山之間流水的溝。這首五言絕句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描寫春夜山間異常寂靜的景象。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人聲都已閑寂了,細碎的桂花輕輕地落著,夜靜得好像整個山全是空空的。閑:閑靜,也可理解為人內心的安閑;桂花:桂樹的花,花瓣細小。花落,尤其在夜間,并不容易察覺。詩人以桂花落來烘托春山夜間的寂靜,近似夸張,但又生動巧妙地表現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靜謐和空寂。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亮從東邊的山頭出來,驚醒了山林中的鳥兒,不時發出一聲聲的鳴叫回蕩在春日的山澗中。詩句寫山上月夜的靜,也是寫山月的亮,亮得如同早晨的太陽已爬上了東邊的山頭,使得在山林中酣睡的鳥兒醒來后,誤以為是天亮了。
小詩構思精巧,以花落、月出、鳥鳴等動的景物,映襯了春山的空寂、春澗的幽靜。
《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新樂府詩派的倡導者之一白居易。這首七言絕句是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寫,展現了一幅色彩絢爛的秋江暮景圖。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殘陽:夕陽,即將西沉的紅日;鋪:鋪展,形容“殘陽”已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情景;瑟瑟:在詩中形容江水的碧綠。“瑟瑟”本意形容輕微的聲音或微微顫抖,而在詩中,由于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夕陽斜射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因此也可直接解釋為碧綠。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江面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這個夜晚是多么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樣晶瑩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彎弓。可憐:可愛;似:好像。在這里,詩人把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通過對“露”和“月”的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
這首詩寫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格調清新,色彩明麗,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要點提示〗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并背誦,也可鼓勵學生嘗試默寫。
4.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對詩意的理解表達出來,如繪畫、復述、改寫等。
〖教學建議〗
1.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古詩,也可引導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
習:初讀―――畫出不懂的詞句;再讀―――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品讀―――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誦讀―――邊讀邊想像詩中意境。有條件的班級還可組織學生賽讀,互相啟發,烘托氣氛,促使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2.教師在教學時要多方進行啟發引導,不要簡單地直接講解;學生如遇到困難,要指導
查找工具書或進行小組討論,還可通過全班交流解決問題。對于全班學生均感困惑的問題,如“可憐九月初三夜”句中的“可憐”一詞,可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憐”的幾種含義,也可指導聯系上下文體會詩句的意思,進一步了解詞義。
3.在學生理解了兩首古詩所表達的內容后,可鼓勵充分展開想像,將其中一首詩的意境在頭腦中轉換成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描述出來。還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繪畫、改寫白話文,或者朗誦、背誦均可。
4.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對于月亮的了解;也可鼓勵學生尋找其他描寫明月的古詩,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5.如有條件,可通過相關圖片的展示或制作計算機課件促進學生的直觀感受。例如,有些地區可能沒有桂花樹,可找來桂花的圖片,通過觀察對比,使學生了解桂花的外形特點,再聯系詩句,更進一步體會山中春夜的空寂。
6.桂花,又名木樨,屬于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小,白色或暗黃色,有特殊的香氣,可做香料。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