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日韩av无码社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小學新聞 > 小升初銜接 > 正文

寧波小升初銜接人教版初一語文:10.《論語》十則(4)

來源:寧波奧數網整理 2012-06-25 18:14:34

智能內容

  四、析讀課文,深層體悟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與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有關。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⑴成語類:

  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⑵格言警句類:

  ①談學習態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②談學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③談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問題研討:

  ⑴“學而”章:

  此章為儒家壓卷經典《論語》開宗明義第一段。三個“不亦……乎”的反問復迭,盡得一唱三嘆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個人在別人不了解他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配稱為君子嗎?聯系孔子經歷,從中感受到孔子怎樣的人格呢?

  明確:“君子”,在《論語》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義。

  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達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之師。

  ⑵“溫故”章:

  有些老師知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說是好老師嗎?結合孔子的思想談談。

  明確:《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了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⑶“誨女”章:

  《論語》中這段話非常簡練,也沒有交代說話的背景,而《荀子》書里記子路盛服見孔子的談話背景,就詳細得多,書中說子路穿戴得整整齊齊去見孔子。臉上還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經孔子批評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舊。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看法,聯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明確:曾子曾經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孔子用這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⑸“歲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何晏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會現象。

  4、學生集體背誦全文。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xmglf.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