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3:03:12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學論文 內(nèi)容梳理
案例:
一位教師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烏塔》時,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烏塔是怎樣的小女孩?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烏塔的這種做法好不好?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幾個問題貫穿教學。在第二個問題“烏塔是怎樣的小女孩?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教學時著力,學生體會到烏塔有主見、有計劃性、獨立性強等;待到討論“烏塔的這種做法好不好?談談自己的看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興味盎然,各抒己見。
【反思】
可以說,這篇課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引發(fā)了大家對教育的反思。尤其深受學生的喜愛,因為它打開了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原來,世界上還有別樣的生活,還有別樣的學習方式。這些都讓每日生活在“鴿籠”的孩子望洋興嘆,同時內(nèi)心涌動著憧憬與艷羨。面對這樣的一篇課文,我們怎么處理?
我想,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來設計教學是必然的,不容置疑。學生在閱讀時,一定是自覺不自覺地在與自己對比。那么,我們在設計交流問題時,如何喚起孩子的思考,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由?教師的問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反思教師的問題,為什么學生到最后才興味盎然?恐怕主要是因為前面始終都是在旁觀烏塔,評價烏塔,基本上沒有激活學生表達自己個性理解的內(nèi)驅(qū)力。前面的問題還是立足于分析語言,樹立形象。最后象征性地給了一點思辨的時間,學生很不過癮。倘若我們設計時,就更開放一些,如“你最欣賞烏塔的哪一點,結合課文談一談。”“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贊成哪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呢?”“自立精神與冒險有什么區(qū)別?怎樣才算自立?”“中國的教育和外國的教育有什么區(qū)別,你怎么看待?”等類似的問題,也許學生就會更自主。
由此,我想到:問題不等于話題。我們是要在課堂上盡量以問題貫穿,還是以話題輻射?
在閱讀教學時,不光是略讀課文,我們要轉(zhuǎn)變觀念,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思考力,在精讀課中我們也不妨拋給學生1—2個話題讓學生討論、交流、爭辯。
話題不同于問題,反思:“烏塔是怎樣的小女孩?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這是個問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人物,是要求解答的題目;而“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贊成哪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呢?”這一類便屬于話題。它是一個談論的主題、議題。
兩者并不一定是截然區(qū)分的,它們雖然都有很強的指向性,但是,話題并不需要一個明確的、固定的答案。話題的交流需要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閱歷、生活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來闡述。它是更加開放的,更富有個性化的體現(xiàn)。也許,這個話題在這一節(jié)課上的討論只是個開始,對它的認識或者思考還需要一段時間甚至很長時間。而相對于“問題”,更多的時候它是尋求答案的過程,因而強調(diào)精準、全面。
對待教材中一些課文,我認為教師要特別善于從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維價值的“話題”,而不僅僅只在“師問生答”的層面。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是思維碰撞,思想交鋒的平臺。
想起多年前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曾經(jīng)做過《軍犬黑子》的研討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他當時設置了一個話題──“你認為黑子是一只優(yōu)秀的軍犬嗎?結合課文及自己的理解談一談”,但是當時我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它的高妙所在。只是覺得原來問題可以跳出固有的問題模式來設計,讓學生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形之下各抒己見。雖然,下課了學生也沒有誰服氣了誰,但是這節(jié)課學生意猶未盡。現(xiàn)在,回味這節(jié)課,其高妙所在就是──拋給了學生一個恰切的話題。
因為只是個話題,才真正給了學生“空間”,學生才能夠在自由的思維家園里縱橫,真正的“自主”才得以彰顯。
2.略讀教學不等于教會略讀
如同略讀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教學一樣,略讀課文的教學絕不等同于“略讀”。在《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中有要求:“學會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許多老師在解讀課標時,就簡單地認為這是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因而在略讀課上,教師就會有“不作為”的表現(xiàn)。
仔細辨析,“略讀”是一種閱讀方法,與精讀、瀏覽、吟誦等都是我們進行閱讀的方法之一。對學生略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略讀課教學的目標,精讀課教學時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理,略讀課教學的目標也絕不僅僅是以“略讀”為主要的教學任務。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略讀課教學時間多數(shù)為一課時,所以,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肯定會“簡”,這一“簡”也就想當然地“減”了,而教學中減掉最多的就是品味與表達。實際上,這個“簡”不是簡單,而是簡明、簡潔!
殊不知,略讀課文的編排,編者是頗費一番心思的。由于所處單元的主題及單元訓練點的不同,略讀課文所承載的任務也就各不相同。我們首先要解讀教材,明確訓練重點,而這也恰恰是“提綱挈領”的重心。
點擊下一頁查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