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 三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31 09:50:5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論文 小學英語 英語教學論文
c.創新運用語言的綜合表演、游戲、競賽。教師可以利用主情景圖安排學生進行創新運用語言的綜合表演、游戲、競賽。本套教材的一個單元由A、B、C三個部分組成。主情景圖上包含A、B的所有內容。學生可以利用主情景圖將本單元內容連成一個長的故事,用一幅圖完成所有知識點的串聯,省時高效。
4)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在主情景圖上進行單元評價
針對許多學校是大班教學,英語教師任教的班級多的不利條件,教師不妨利用主情景圖在小組里進行單元評價。小組評價的內容為:
①我指你說:四人的小組中一人指圖,一人說,其余兩人與指圖的學生一起判斷正誤。快速認讀的范圍包括單詞和對話泡泡中的句子。
②綜合運用語言
a.教師引導學生將詞匯句型融進特定情景綜合運用。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學生可將1~4單元所學的語言結合起來描述主情景圖如:“MynameisSarah.Ihavearabbit...”
b.將A、B部分語言串起來進行角色表演。小組里可以進行兩人表演,兩人評價的活動。如果角色多的可以兩個組聯合進行互評。
3.滾動遞進式的新穎單元結構
認知發展的實質是“未知——已知——新的未知……”式的螺旋式上升。這種積累性的學習特點也正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的特點。建構主義學習中,一切學習都是以先前學習為基礎,通過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在與他人和社會的互相作用中,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原有知識是起點,通過同化或順應過程重新建立新舊知識結構的聯系,使認知發展從—個平衡狀態進入另一個更高水平的平衡狀態。
本套教材采納了建構主義學習觀,采用滾動遞進式的單元結構,以已有知識作為基點,利用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將知識結構更新壯大。
1)遵循認知規律,大量輸入、適量輸出
根據兒童語言認知的特征,在他們語言和認知水平不高的階段應該聽力領先,整體感知。當遇到不能理解的語言時,兒童需要不斷重復輸入,把這些語言當作一個整體來記憶并同時記住引發這些語言的情境刺激。本套教材關注輸人,盡可能提供大量真實有趣并且發音標準的視覺和聽覺材料。同時控制語言輸出,減輕師生負擔。
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為本套教材篩選輸人語料提供了理論依據:
a.輸入的語言信息應該略高于現有的理解水平。
b.可理解的內容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夠的。
c.“輸入”要成為“理解”就需要語境和非言語線索的幫助。
為擴大輸入精選材料固然重要,更關鍵的是利用科學的單元結構合理安插這些內容。
以本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學生用書的單元結構和板塊功能為例:
表一三年級上冊單元結構和各板塊的功能
依表二所示,教師重點講授并要求學生掌握的是A、B部分Let'slearn和Let'stalk中的內容,也就是各單元的生詞和主要句型;其他如Let'schant,Let'ssay,Let'ssing,Let'sdo,Storytime和Culture等板塊均是用來鞏固、復習或者擴展目標語言的輔助板塊,目的在于利用不同感官接觸語言,加大學生在不同情景中操練語言的密度。
2)注重語言知識的鋪墊與復習,平緩學習坡度
三年級上下冊之間的話題聯系如下:
三年級下冊中一些話題與三年級上冊相同,這是編者刻意安排的,意在通過溫習舊話題鞏固已學語匯并在新單元的學習中進一步拓展語言知識。教師可依據這些線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輔助板塊如:Let'ssing,Let'schant,Storytime等有效進行新知鋪墊、課后鞏固,借以平緩知識坡度。
3)教材內容包括必學和選學兩部分,便于教師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學習進度,實現分層次教學
考慮到學校差異、教師差異和學生個體差異對外語教學的影響,本套教材在內容安排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每單元按A、B、C三個大課型設計,C部分為選學內容。教師在保證完成教學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本地區的課時和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學習進度,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所有的學生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上均有所發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本套教材改變了以往教材在教學內容上“一刀切”的狀況,編者安排的彈性內容,使教師能夠充分發揮特長,使學生能夠各得其所,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點擊下一頁查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