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 三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31 09:50:5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論文 小學英語 英語教學論文
本套教材設計了眾多趣味活動,讓學生身體動起來,嘴動起來,腦子動起來。
1)在講演故事中復習語言
本套教材的復習單元不同于以往的念念句子,填填單詞式的復習,而是在趣味游戲當中復習。例如.Recycle1將前三個單元的內容組成了一個新的故事。
2)在聽、說、唱、做中鞏固詞匯
3)在評價中增強信心
三年級的學生用書在復習階段設有Assessment評價量表。評價表分三個等級。從高到低分為verygood,OK,tryhard。評價包含三方面的內容:Talking,Words,Listening。具體的評價手段是:
Talking:
a.課文朗讀(語音語調,熟練程度)
b.對話表演(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與同伴的合作精神)一般說來學生比較清楚同桌或小組同伴的表現情況,如參與的主動性、合作精神等,因此由學生互評能較真實地反映課堂表現的情況。
c.課外活動(大膽主動與老師、同學、家長講、練、運用)若課堂時間不夠時教師可選擇性地挑選幾個單元的課外活動進行評價,其內容可不局限于課堂情景,只要在類似該情景的場合學生都可以恰當運用所學語言即算達標。
Words:
用游戲形式評價單詞
a.聽力反應(聽音找圖或實物游戲)
b.看圖或實物說英文能力(快看快說游戲)
c.認讀單詞能力(‘吃’卡片游戲,如教師出示卡片hamburger,學生迅速作出正確回答,就贏得卡片。這種益智有趣的方式評價遠比學生一個個到教師面前來考單詞省時高效。同時這類活動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大好機會:在游戲中讓學生互相幫助,提高速度。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玩了又達到了評價的目的,因此很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Listening:
a.課堂評價活動手冊上每一單元每一頁都有對應的內容,教師直接對號入座即可。例如:
b.單元評價學生用書的C部分有檢測詞匯和句型學習情況的Let'scheck,形式是:ListenandcircleAorB。
c.階段評價
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包括手工作品、單元評價、階段評價、獎勵等,真正體現形成性評價的全部內容。
6.全面真實的形成性評價
學生用書設有評價板塊與評價單元,與活動手冊同時使用,可將課堂評價、單元評價、學期評價相融合,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可以分五方面在課堂上展開:
1)課堂評價。評價學生是否能聽懂、會說并積極參與課堂上雙人、小組、集體對話交流與表演活動;能否聽、說、認讀所學的單詞并在Let'sdo,Let'schant中熟練運用。評價時建議教師:對學生的正面反饋最好多于負面反饋;對學生進行正面反饋時應有條件地給予物質獎勵(例如貼紙),并且要把表揚的理由指出來給予強化;另一方面,教師盡量容忍學生犯錯誤,不必遇錯必糾;還可請學生互相糾錯;力求避免糾錯時帶有批評指責的口氣;除此之外,不僅指出語言錯誤,還要指出交際失誤,如對話時沒有注視對方,或者聽話時沒有及時給予回饋等。
2)活動手冊配套練習;顒邮謨允前凑招纬尚栽u價的思路設計的,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一種檢測。學生在完成每項活動之后,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評價例如:給小星星涂色。涂色的小星星達到一定數量后,學生就可以得到教師獎給的大棕熊和小松鼠的貼紙。
3)學生用書每單元的聽力檢測(Let'scheck)。學生用書每單元的C部分都設計了一項聽力檢測,通過聽錄音、圈出正確圖片的形式檢測學生對本單元詞匯或句型的掌握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表現獎勵貼紙,作為終結性評價時單元成績的累計。
4)復習單元的階段性評價。編者在兩個復習單元中設計了兩個階段性評價表,對學生在前三個單元和后三個單元中詞匯、對話及聽力的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評價。
5)活動手冊的終結性評價表。終結性評價表里采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一個學期內的行為表現做出綜合性評價。
7.雙向交流的文化板塊
新課標的文化要求是“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編者認為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及其差異的興趣還要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因此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雙向文化交流:既介紹西方文化,也介紹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不僅如此,本書也合理解決了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語言水平不高與文化介紹可能加大學習難度的矛盾。
由于三年級上期學生學到的語言非常有限,因此文化介紹從圖片開始,由一幅幅有情節的圖片展示文化內容,輔以簡單的日常語言。讓學生在生活實景中回顧、體驗和接受圖片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例如:三上第三單元學習顏色時,文化板塊的內容是國旗識別:手持加拿大的國旗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國旗“Lookatmyflag.It'sredandwhite”,拿中國國旗的小朋友回應“Lookatmyflag.It'sredandyellow.”學生們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既了解了國旗又復習了顏色。語言文化兩不誤。又如:三上第二單元里介紹的是萬圣節。教師可以參考教師教學用書,比較詳細地為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雖然此部分內容含有一定宗教神怪色彩,但教材介紹該節日絲毫沒有宣揚崇拜鬼神的意思,只是介紹一種文化現象,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知道西方節日不僅僅有圣誕節,還有眾多有趣的節日等待他們去了解。
本套教材的文化介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對話中的文化暗線”。如三上第四單元B部分的Let'stalk暗示了一些文化差異:在國外當你給朋友展示一些物品時,外國人總是會表示喜歡“It'sverygood.Ilikeit.”但這只是單純的贊賞而非要索取這些物品。但中國人往往會誤會他們的意思。其實只要大方地回答“Thankyou.”即可。同時這類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都是學生樂于表演的。通過表演學生學習了語言,同時也體會了文化差異。文化暗線有利于學生真實地使用語言,能彌補課堂活動中由于語境缺失所帶來的語言失真。
文化介紹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成長。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Culture板塊介紹了各國具有代表性的動物:中國的panda熊貓,加拿大的beaver海貍。關于加拿大的代表性動物相信很多教師都不大了解,加拿大的兒童節目中海貍經常以溫和、善良、助人為樂的可愛小動物的形象出現。本板塊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加拿大的一個文化特色,也使教師學到了新的知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