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 三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8 19:24:01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英語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2、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度以及教學和評價方式
首先,英語教師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情感的關注對其學業情緒具有顯著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看、聽、說、玩、演、唱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際的能力,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并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但目前小升初的各類選拔考試對學生的英語成績非常關注,由此給英語教師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壓力,導致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變得急功近利,對學生的英語考試分數的過分關注,而對學生本身的英語學習狀態和學習情感的關心不夠。小學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講是新鮮的,但因缺乏足夠的語言環境,學生平時使用英語的機會不多。隨著年級的增加,英語知識的增多,難度的增加,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開始變得沒有自信,不能從英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如果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的這一情感變化,未曾進行積極的干預指導,而是一味地引導學生追求高分數,學生便容易滋生不良學業情緒,產生心煩、厭倦等消極情緒,從而造成高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從一位六年級學生的訪談對話中了解到,她雖然英語學習不好,但卻很喜歡上英語課,喜歡英語老師的教學方式,在英語學習中她體驗到較多的高興、滿足、平靜、放松等學業情緒。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能對學生的英語學業情緒產生較大的影響。
其次,教師對英語教學的價值與功能的理解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較大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情緒。小學英語教材上的教學內容是非常豐富、生動而有趣的,有英語故事、韻律詩、兒歌、游戲、會話表演等,大部分教師會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去進行英語教學,但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的教育觀念比較傳統,認為英語單詞或者對話才是教學的重點,便省略兒歌或者游戲內容,反復進行單詞的講解和句型的操練。而英語兒歌和游戲等活動又恰恰是學生最喜歡的,慢慢地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隨之下降,厭倦、心煩等消極學業情緒便逐漸產生。
此外,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主要以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業學習進行考核,但部分教師為了方便省事,對學生的評價僅僅以期末考試的成績為準,忽略過程性評價,導致學生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英語學習,從而產生不良的學業情緒。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樣化,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量化考核,如對學習習慣、學習活動、學習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價,每個學生便能從中獲得一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體驗較多的正向的、積極的學業情緒。
3、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長對英語學習的態度
家庭環境對學生生活和學習有著重要影響,是學生學業情緒產生的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比較模糊,他們對家庭的依賴較大,其學習態度主要取決于父母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家庭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都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訪談中發現,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重視和積極關注,學生也會更加重視英語學習。但如果家長對其英語學習的要求過高,學生也易產生不良學業情緒。城市學校的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比較重視,但部分父母的期望值卻過高,這些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導致其在英語學習中產生焦慮學業情緒。而一部分農村學校的家長又因文化層次較低,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夠科學。部分家長認為小學的英語學習不重要,不為孩子購買英語學習所需的聽讀設備,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錯誤觀念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不能進行正確的認知,最后導致學業不良或學業失敗,消極學業情緒也隨之產生。現今社會離異家庭的增多,據了解,某班離異家庭的人數竟占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這些離異家庭的學生往往在家得到的關愛不夠,學習上缺乏家庭的支持,導致其在學習中產生心煩、惱火、厭倦等消極學業情緒,再加上小學英語課相對較少,英語教師所教的班級比較多,往往不能及時地關注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變化。如果學生在不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其面臨的困惑和壓力也更多,最終導致消極學業情緒的產生,也會導致更多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出現。
三、小學生消極英語學業情緒的教育對策
1、以積極、正面的評價促進英語學習情感目標的達成
學校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起著重要作用。首先,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情況,注意把握小學各個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的學生英語單詞記得快,有的學生英語歌唱得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關注小學生英語學業情緒特點中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和城鄉差異,從各個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本文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三年級學生的積極學業情緒體驗相對較少,因此針對三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的焦慮學業情緒,教師要引導學生弱化英語考試的功能,培養學生對終結性評價的適應能力。對于五年級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四五年級教材的銜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順利地完成年級間的過渡。在評價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更多地體驗積極學業情緒,盡量避免消極學業情緒。教師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批改和成績反饋上給以情緒性評價。由此增加師生之間直接的互動和交流(董妍、俞國良,2011)。另外,英語教師也可嘗試檔案袋評價,以此反映學生的努力情況、進步情況、學習成就,鼓勵學生多作橫向比較,少做縱向比較。
其次,英語教師必須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并把握英語課程標準,認真分析英語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切不可隨意刪減教材的英語兒歌和游戲內容,或增添過多內容,加重學生英語學習的負擔。訪談發現,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是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直接因素。因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切不可忽視情感目標,英語課堂活動形式不僅要多樣化,老師還要借助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胡萍(2010) 研究表明,課堂上教師授課的生動活潑型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課堂情緒感受的性質變化和認知行為的程度差異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呈現方式和刻板的教學模式,多運用興趣策略、好奇策略、解疑策略來呈現相關的教學內容,運用愉悅策略、激勵策略和成功策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促進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從而使教學程序得以良性循環。
再者,教師要加大對學困生的輔導力度,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大多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易產生焦慮、羞愧、無助、心煩等不良學業情緒,他們害怕講英語,害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講不好英語,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更擔心他們回答錯誤后招致同伴的嘲笑。因此教師在課余要更加關心學困生,對學困生進行單獨輔導,縮小學困生與班級其他同學的差距,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有足夠的自信,并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2、 家校合作增加教育中的積極因素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難以承擔培養人這個艱巨而復雜的教育工程。”由此可見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把責任完全推給了教師。而部分家長缺乏對孩子英語學習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要求簡單粗暴,同樣容易導致不良學業情緒的產生。還有部分家長不了解英語學習,只重視傳統教學中的語文數學成績,卻對孩子的英語學習不聞不問,無意中給孩子傳遞英語學習不重要的信息。因此英語教師需通過家長會等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將英語的重要性和學習要求告知家長,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掌握孩子在英語學習中的發展近況,了解學校的教育任務,通過及時溝通家長和學生的思想感情,增加教育中的積極因素,排除教育中消極的因素。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