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說課稿(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07-20 17:57:29

2、能夠運用聯系上下文,能夠運用透過詞語去體會人物內心等這樣的方法,來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金吉婭美好的品質,從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3、結合教材的內容,我覺得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對“興高采烈、沉默不語”等重點詞語的理解,以及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的品質。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金吉婭無私給予的仁愛之心。
【說教法、學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激情”、“巧設質疑點”“挖掘動情點”等教學方法。
【說教學流程】
一、整理感知,把握“給予”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也是最基礎的環節,更是拓展和延伸的前提。在導入中,除了要創設一定的情鏡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課文內容的難易程度,做由淺入深,變抽象為具體的引導。結合資料袋,播放圣誕節的圖片,將學生引入圣誕節愉快的氛圍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探究的欲望,帶著美的心情對課題進行質疑,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品讀感悟,以情促情
在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后,我引導學生質疑,學生提出了“為什么金吉婭要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而給自己的家人只買了棒棒糖呢?”“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找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讀一讀,劃一劃,體會體會。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品讀第三、四段,然后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沉默不語”的意思,并通過與前兩個小節的聯系體會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原因,又引導學生把金吉婭的“沉默不語”與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對比,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兩個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詞語所揭示的不同情感。這樣通過抓住“沉默不語”和聯系上文,使學生體會到了金吉婭體貼著家人,擔心著家人,感受到心靈之美。
漏字揣摩語言:我在大屏幕上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但故意漏掉“什么都”,在比較中學生知道“什么都沒有”就是“小女孩一丁點,絲毫都沒有”,從教師追問“小女孩沒有什么?”中,學生了解到小女孩“沒有禮物”,“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愛”,“沒有圣誕節的樂趣”。學生體會到小女孩渴望得到關愛的愿望,自然也從金吉婭用媽媽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只為哥哥姐姐買了棒棒糖,卻為小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行為中感受到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