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07-20 18:17:52

在交流中,教師相機出示3個重點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地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重點理解“誰家”、“拎起”、“一棵一棵”“裸露”等詞語時。
2、“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在學習這句話的時候,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還”的用字之妙,懂得人們的幸福生活過得很勉強,不會長久,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
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家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房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通過學生對“一年年,一代代”;兩個“不斷”連用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人們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同時這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排比。強烈的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自私、隨意。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所以在學生領會了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此環節我采取自己讀、合作讀、范讀等朗讀方式,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容,注重語言訓練的由淺入深,在品味中體現人文性,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將朗讀訓練落到了實處。
(三)發展思維深化主題
學完本文后,我聯系實際用課件展示周圍環境遭受破壞現象,讓學生說說你身邊還有哪些破壞環境的現象?接著問:“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什么?你想對全社會說什么?”(隨機板書:破壞環境,受到懲罰)設計意圖是使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在交流感受時,我適機出示“保護綠色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使教學達到又一高潮,喚起學生們的熱愛家鄉美好情感和保護環境的主人翁責任感。
(四)走進生活,升華文本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生活”我設計的作業是:過了一段時間,這片河坡上又來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話,他們在這里住了下來,他們會怎樣在這里生活呢?
請你編一則小故事,設想一下這些村民應該怎樣生活,篇幅和本篇課文相當
這樣的作業力求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造空間,在作業中,學生不知不覺地經歷了從學到做、從讀到寫、從課本到實踐的語文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圖通過讓學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多元閱讀、擴展延伸,等幾個層次,使學生從懵懂到理解到震撼,最后走進生活。這種設計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為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學習開辟了一條道路。體現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也體現了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更體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