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說課稿(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07-24 14:39:10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放古箏曲,讓古箏曲縈繞課堂,創設意境。)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
中,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耀眼奪目。在你的記憶中,有哪些古詩是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關的呢?在學生回顧誦讀后,讓學生說說這些古詩描述的是哪個節日?從而引出中國古代的另一傳統節日--乞巧節。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乞巧節”的資料。并指導“乞、巧”兩字的書寫。
2.揭題。交流匯報課前預習的另一內容:請學生簡介作者林杰。
第二步: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在讀中感悟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此環節運用多種方式指導讀:學生自主讀、指名讀、師范讀、想象畫面讀、配樂吟誦等,邊讀邊議,滲透節奏與韻律不是簡單的停頓,而是聲斷韻不斷、聲停意相連的去讀。并在練讀中細細品悟,一遍一遍直到讀出古詩的韻味。
2、自主學習,通過注釋,粗知大意。放手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
第三步:品讀吟誦、想象悟情。
此環節是教學的重難點。
1.品詞析句、理解詩意。
品讀第一行詩,區分同音字“宵”和“霄”。了解今宵是今天夜晚,碧霄是指浩瀚無際的星空。(老師相機板書:七夕今宵看碧霄)(課件出示星空圖,找一找牛郎、織女星的位置。)
2、以“牛郎織女”為切入口,想象七夕的夜空,引導學生講述課前收集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
3、在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故事之后,老師接道:從此以后,牛郎和織女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杰仰望星空,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范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4、是啊,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么呢?(學生自由說)也就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師生共讀)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了解多少啊?(課件出示云霞圖,教師深情朗誦美文,渲染意境。)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云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她們羨慕什么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么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5、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節日啊?
想想你們在過節時,周圍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
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學生合作交流后指名回答)
6、反饋。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詞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c、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