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yè)?家長不妨看看這三點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12-15 10:12:39

親子教育:現(xiàn)如今孩子教育問題成為父母最重視的問題,而陪孩子寫作業(yè)也是父母每晚必做的事情。那么,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yè)?家長們不妨進來看一看。
陪吧,孩子嫌棄,又沒效果。不陪吧,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又不知道該怎么辦?為什么孩子總是在嫌棄家長的陪伴,覺得家長忽視自己,原因就在于家長們往往都忽略了陪伴孩子時最重要的這三點!
1、陪伴的是學習氛圍
任何事情都講究氛圍的存在,學習時也不例外。就如當我們想看書學習時總想找個安靜的環(huán)境,坐下來好好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有了讀書的氛圍,就會更加看的進去知識。
當孩子寫作業(yè)時,同樣也需要學習氛圍。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或者坐在孩子視線范圍內的客廳嗑著瓜子,看著電視或者手機,勢必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心情。
孩子注意力被影響,就會表現(xiàn)為坐立不安,到處摸摸這個,看看那個,寫作業(yè)磨磨蹭蹭的拖到半夜還沒寫完。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學習時,母親坐在一旁縫補針線的場景嗎?昏暗的燈光,安靜的氛圍,母親溫暖的為自己縫補著衣服,當時相視一笑格外溫馨。
當然現(xiàn)在這種縫補衣服的場景很少了,但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寫作業(yè)時拿來一本紙質書而不是電子書,然后安靜的跟孩子一起學習,表現(xiàn)出真正學習時的姿態(tài)。
只有當學習氛圍濃厚的情況下,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才更高,那時讓他安靜的寫作業(yè)也就沒有那么難了。
2、陪伴的是學習情緒和狀態(tài)
情緒高時興趣也會隨著增強,情緒低時人會抵觸任何的學習和行為,因為心情不好是會影響行為能力的。
曾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學習情緒會讓孩子對于知識記得又快又牢。所以想要孩子勤奮學習,提高學習成績,首先學會讓他保持良好的情緒,愉悅的心情。
有些父母在孩子背書時,覺得太吵或者背幾句就忘了,就開始批評孩子:“怎么背兩句就忘了,能不能用心點背。”
孩子在學習時感受到了父母帶給他巨大的壓力,心里就會產生抵觸感,從而潛意識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很不開心的事情。
學習狀態(tài)是需要循序漸進,漸入佳境的,家長急不得、罵不得。當孩子回到家寫作業(yè),可以給與緩沖的時間,休息半個小時再去寫作業(yè),慢慢讓孩子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3、陪伴的是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習成績必不可少的有效因素,它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效率和成果。
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最好是在開學后的前兩個月內,家長可以趁這段時間給予孩子正確的培養(yǎng),等到期末考試時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培養(yǎng)固定時間做某件事的習慣
固定時間重復做某件事堅持21天以上就會形成習慣,所以家長可以跟孩子溝通,吃完晚飯后的半個小時或者每天的幾點開始寫作業(yè),控制在幾點前寫完作業(yè),準時睡覺。
以保證幫孩子認識時間規(guī)劃的重要性,不拖沓,并且有計劃的去實施完成。
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順序
學習時要講究順序,先預習,再學習,最后復習。預習是為了提前對于知識點加深印象,在第二天老師講解時能夠更理解,更融會貫通。
正式學習知識點時就要開始逐步加深難度,直至完全掌握知識點。而最后復習是為了鞏固記憶,不會學了轉眼就忘。而復習又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概念,在復習中會發(fā)現(xiàn)新的理解,新的層次關系。
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習慣
學習是為了提升孩子自身能力和提高智商,所以家長要明白提早讓孩子學會獨立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也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作業(yè),這里并不是說完全不陪伴,而是陪在一旁卻不干涉的意思。
可以讓孩子獨自了解各科的學習要求和標準,等到完全掌握后,家長就可以逐步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在不干涉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題目做錯,也不要急于指出,而是先告訴孩子仔細檢查一遍是否有問題,多次思考過后再給到家長進行檢查及輔導。
這樣既不會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父母檢查指出錯誤的習慣,又能讓孩子養(yǎng)成多思考,多檢查的好習慣。這個習慣將在考試時給孩子幫上大忙。
所以,關于要不要陪孩子一起寫作業(yè),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這樣才會共同進步,從而達到陪伴學習的效果。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