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知識點(3)
來源:本站原創 2018-03-07 21:54:05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通國:全國。之:的。善:善于,擅長。弈:下棋。者:代詞,用在名詞后,指"......的人"。也:語氣助詞,用在句尾,表感嘆。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使:讓。誨:教導。專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會神。惟:只。譯文: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只聽弈秋的教導。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之:指弈秋講的內容。鴻鵠:天鵝。援:拉。弓繳:弓[繳:指系在箭上的絲繩]。之:指鴻鵠。
譯文: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可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天鵝將要飛到這里來,想取過弓箭,把它射下來。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個人。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
譯文:這個人雖然與前一個人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了。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為:因為。其:他,指后一個人。弗若:不如。與: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
譯文: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學了《學弈》,你明白了什么?
學習態度不同,結果就不同。做任何事,必須專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三心二意就會失敗。
☆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東游:向東游歷。辯斗:辯論,爭勝負。故:緣故。
譯文:孔子向東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爭論的緣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以:認為。始:開始。去:離。日中:正午。也:助詞,無意義。
譯文: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開始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譯文: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開始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正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如:像。及:等到。則:就。盤盂:盛物的器皿。為:是。
譯文:一個小孩說:"太陽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等到了正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探:伸手。湯:熱水。
譯文: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初升時清清涼涼,等它在正午時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決也。
決:判斷。
譯文:孔子不能判斷。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孰:誰。汝:你。
譯文: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 兩小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答:因為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果也就會不一致。
△ 孔子答不出來,他的態度是怎樣的?
答: 他能實事求是,不怕露丑,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1、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我們要不斷學習。2、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3、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同結論,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誠實謙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