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的情緒,就等同于接納孩子的成長(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16 10:52:36

所有的光環,都是父母想要的,不是她想要的人生。當明白這些以后,她果斷和她不快樂的原因說再見,她離婚,放棄所有的一切,去美國讀書,去尋找快樂……當所有外在的世界,都被她挑剔過一遍后,她再也沒辦法將不快樂歸因于外部,只得向內尋找快樂和滿足的感覺,去修補那些因為父母不接納,所遺留的負面情緒。
走上靈修的道途的張德芬,也與母親展開最終的一次斗爭。40歲那年,張德芬剛開始探索靈性的世界,一次回臺灣探望爸媽。她坐在床上看靈性修為的書,母親走過來,嚴厲地說:“好啊!你現在在看這種書啊?”張德芬氣結,顫抖著聲音回答,“我已經40歲了,我看什么書你還要管嗎?”(張德芬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視其他所有的宗教為魔鬼撒旦。)已為人母,事業相當成功的她,又一次被母親關在門外,得不到她的支持和接納。
全心接納有這么重要嗎?從小在父母這種不接納,斥責氣氛長大下的我們,潛意識里,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這個“不夠好”和“不配得”的情結,就是造成我們大半輩子無法真正快樂的原因。
在一次返臺的飛機上,想到與母親的關系,張德芬潸然淚下,旁邊的女兒問她:“媽媽你哭什么。”她說:“我希望我媽媽能夠完全接受我,不要有條件的愛我。”然后告訴女兒,“媽媽永遠都無條件的愛你,無論你做了什么,變成什么,我對你的愛都不會改變,而且都會顯露在外。”
給孩子全心的接納
在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里,有這樣一段話:“將來你做母親以后,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張德芬覺得這樣的愛,自己沒有得到,孩子一定會接受到。她不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做對比,她不會對孩子說:“隔壁的薇薇比你聰明,你看你班上的王大頭,每次都考一百分。”七大姑八大姨的女兒,拿了什么競賽第一名,她也不會在孩子面前念叨。她不會,她只會在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把孩子摟在懷里,給他們愛的安慰。
兒子升上高年級后,第一次拿回家的成績單上,全是C和D(國際學校的評分法,最差的兩級),連孩子自己都覺得考得太差,掉眼淚,可張德芬不曾生氣埋怨。兒子在學校和同學打架,罵粗口并且踢對方的私處,張德芬的第一反應也還是,把他摟在懷里,關愛地說:“哦,寶貝,你一定好傷心哦?”還寫信給老師,希望老師不要太責怪。
這樣全心接納孩子的情緒,沒問題嗎?孩子會不會不吸取教訓,越來越壞?不會,張德芬用她養育孩子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當然是需要教育的,他們需要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但是我們管教時的態度,會對我們管教的品質有很大影響,犯了錯的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撫慰,安靜下來,更能聽到父母的勸解;處罰孩子的父母,如果能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更能針對性地給孩子建議。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