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管理故事書簡介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17 11:20:49

孩子表達情緒時少有顧忌,那才稱之為孩子;大人表達情緒時少有顧忌,不是遇到了心愛的那個TA(心理退行)、就是抽風。而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最好的方式,就是”養育者“本身可以很好的管理自身情緒,這里我更強調的是【身教】,而非【言傳】。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心理動力學上有個概念,叫“認同”。用大白話來講,每個人的主要心理都與他/她所敬愛或崇拜的某人有關。也就是在心理上:男孩更像父性養育者,女孩更像母性養育者。插一句題外話,這里我更強調的是養育者沒有提及父母,原因在于對孩子而言養育的心理意義比身份關系、親屬關系、物質等重要得多;有些孩子跟爺爺奶奶親,古代孩子跟奶媽親,就是這個道理。提到了父性、母性角色,這是心理意義上的,在家庭教育里父母心理上的角色也可以顛倒過來(好些都是),可以多人承擔,也可以一人承擔,所以獨自帶孩子未必帶不好。這里提一下,不做展開。
還是扯白話拿大人舉例子吧,便于理解。有句俗話叫“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工作中的領導上司就好比是社會化的父母,假如一個領導天天給你打雞血、喝雞湯、說一堆他自己都不信、自己也辦不到的大道理,然后讓你們一定要這樣那樣,他自己躺在那里繼續云里霧里。作為下屬你們會怎么想?估計會說媽勒個XXX對領導各種親屬進行問候。
所以領導慫的時候,底下也就開始各種慫。
而一個真正有能力、又讓人敬佩的領導呢?除了能力外,一定是一個敢于面對自己缺陷、有獨立人格、有感染力的人。有缺陷,代表真實;有感染力,那就不是光耍嘴皮子就能辦得到的,需要大量的【身教】;而這種領導會忍不住的讓周圍人去模仿他。
所以領導牛逼,底下人也會各種牛逼。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人心理上的認同,而且認同比較少有道德因素,就看心理爽不爽。
所以回到主題,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那就是養育者本身如何先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假若孩子發個小脾氣,自己有事沒事歇斯底里、或者崇拜孩子發脾氣太帥了,那只能說是下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談到這里或許大家會犯迷糊,到底怎么辦呀??
首先,不要忘記基本的生活常識和行為規范,當然也得考慮還自己的接受能力;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啥也別做;做好你自己,孩子會默默的學著你長大,記得是默默的哦。
我們有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想做的太多;就像以前教授教我們的,孩子犯錯了打還是不打,這個是個問題,但不管怎樣,養出來的一定是具有你家鮮明特點的孩子。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