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25 14:49:10

你學會拉丁文,就學會了上流社會的語言。就像中國過去的讀書人得會文言文一樣:白話文早就有了,但只有讀書人會寫文言文,文言文就是你進入更高階層的敲門磚。
課程二:數學
數學的重要性在于它培養科學的常識和基本的素養,講究邏輯和方法。每一種解決數學題的法,都是可以用于工作和創業。當你遇到一個不會解決的問題,以前那些解數學題的邏輯全都用得上。
為什么很多人學不好、考不好數學?有一天,我女兒有些數學題做不出來。我把我自己的成績單拿來看,我高中的數學平均99分,就是期中期末考試加起來平均分99分。后來我就在想,我倆在學數學上到底有什么差別:
1、讀題。很多人題就讀錯了,或者是沒讀懂。那這是語文的問題,說白了數學不好是因為你的語文不好,這個因素占了三分之一。
2、基礎知識。你真得學會一些數學知識,否則肯定不會做題。比如說勾股定理你不知道,好多幾何題就都不會做。老師天天讓你做練習題,只能幫助你解決基礎知識的問題。
3、邏輯。把題讀懂了,從已知到未知,讀懂題就是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在哪兒,未來要去哪兒。分析和邏輯就是找到這條路,基本知識是你的工具。你的邏輯就是這條道路,你得自己學會把它走通了。
學好數學就是這三條,很遺憾,大部分人學數學只知道學第二條。仔細想想,數學競賽題做不出來,并不是老師教得不好,老師把第二條全教給你了,關鍵是你題也沒讀懂,也沒找到邏輯。
課程三:歷史
中國老說以史為鑒,這件事其實不容易。真要是有以史為鑒,當年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就是為了以史為鑒,讓皇帝們不要做荒唐事,司馬光之后的昏君照樣數不勝數,比明君不知道多多少,所以為什么不能簡單地以史為鑒呢?因為條件是在變化的,什么事都是在變化的。舉個例子,大家知道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吧?就是明英宗去打蒙古,被人圍在土木堡了,全軍覆沒,蒙古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你說怎么辦?當時大家說逃吧,于謙就說要堅守,結果一仗不但把蒙古人打敗了,把明朝救了,而且從此蒙古的部落就完蛋了。到了崇禎皇帝,他也這么干,李自成快打來了,說逃吧?不行,不能逃,要守,結果自己到梅山上吊死了。情況看上去差不多,以史為鑒并沒有用,因為條件變了。
那學歷史是為了什么呢?主要是這么幾件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