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8-06-30 21:11:23 下載試卷 標簽:北京版語文 五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拐杖
(三)感悟互相關愛之情。
1、出示:讀一讀: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我”和小姑娘互相為對方著想的美好情感)
2、回顧第二部分,朗讀體會:師引讀“我”的表現。
當我拿著拐杖剛上汽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不明就里,婉言拒絕她的好意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汽車再次啟動,我的身體前仰后合,本能地握住拐杖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被小姑娘的真愛所感動,謊稱自己馬上要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為了保護小姑娘的愛心,佯裝殘疾,拄著拐杖一拐一拐地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目送汽車遠去時,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我”為小姑娘考慮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鉤下聯,從探尋“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的心理活動----抓住“恍然大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對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關愛的一幕。使學生在老師適時引導中層層深入,從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關愛之情。
(四)理解“我”再次上車時的舉動體會“我”為他人著想之心。
1、結尾這樣寫:你怎樣認識“我”的表現?出示。
點撥一:“傷害”指什么?
來自起初“我”的不領情;來自我的無意“喬裝”,使小姑娘幫助一個健康、不需要別人關照的人;來自讓出的座位被一個小伙子占去……
點撥二:是什么讓我于心不忍?我會想什么?
(別人這樣關心我,我不該再傷到別人的心,我更要為別人著想)
理解“我”這樣做的目的:“我”想以這樣的舉動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健康的人,是一個不需要特殊的照顧的人。
2、帶著理解再次朗讀結尾,體會“我”的愛心。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感悟“我”與小姑娘互相關愛的美好的情感后,引導學生結合“我”再次上車之舉把認識提升到“我”對他人的關愛上。
三、讀寫結合,表達所想所感
(一)讀完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受。在生活中,面對來自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我們該有怎樣的思考呢,請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比自己相應付出的要多得多。這樣的練筆旨在使學生能結合對文本的體驗,對生活中問題進行思考,受到情感教育,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若有學生沒有內容可寫,可指導。
1、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時你有什么感受?
2、你該想什么?怎么做?
(三)發現個別問題及時指導。并選出有代表性的內容展示,集體評價,及時修改。落腳點在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特別是“該如何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一層面上。
設計意圖:使學生把從對文本的感悟中提高到對身邊人或事的思考,從中受到教育。
四、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1、體會題目的作用。
課文明明寫讓座風波,以“拐杖”為題好在哪兒呢?
※事件是由拐杖引發的。
※給人以新鮮感,讀題目會使人產生一連串問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體會課文的“老題材出新意”。
(1)我們的作文中一般寫“讓座”是為了表現助人為樂的人,本文有什么不同?
不是贊揚讓座人的品質而是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之情。---目的不同
(2)課文為什么吸引我們?(寫了許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內容)
※一般給腿腳不便的人讓座,課文中被照顧的“我”卻是個正常人。
※給“我”讓座“我”不但沒坐反而提前下車還下車裝瘸,并且再次上車時把拐杖提得高高。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關注課文的寫作寫作目的和選材,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借鑒。
3、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4、結束語。
一根拐杖引發的讓座風波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愛人者,人恒愛之。因為有愛,所以感恩,因為感恩,所以有愛。課文的寫作方法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需要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慢慢揣摩。愿同學們能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筆寫下人間的真情。
板書設計:
拐杖
小姑娘:讓座 照顧
互相關愛
我:提前下車 裝瘸
上車 高舉拐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