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譯文及閱讀訓練:明史·李信圭傳(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11 11:27:00

參考答案:
10.A
11.A既望指望后一天。
12.B盡非死亡。
13.(1)有時(行船)遇到快風,(役夫)步行追趕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沒收他們帶的衣服糧食,讓他們受饑寒。(或:有時,補充主語:役夫,赍:帶,俾:使、讓,餒:饑餓)
(2)百姓有數百頃湖田,被淮安衛卒侵奪,百姓代替繳納稅租六十年。信圭上奏此事,皇帝詔令還田于民。(為所:表被動,奪:奪取、侵奪;代:代替,輸:繳納,奏:上奏;)
參考翻譯: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間,因賢良而被單薦,授官清河知縣。該縣很貧瘠而地處交通要沖,官船每天來往不斷,(征用的)役夫動輒以千來計算。前任縣令請示上級得到沐陽縣五百人相助,然而這些人離家遠,衣食艱難。李信圭請求免去他們前來相助的差役,而讓沐陽縣代替清河縣繳納額外賦稅的三分之二,兩縣都覺得方便。當地風俗好盜墓和縱火(搶劫),李信圭設立教育警戒的條文十三條,命令村民書寫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誡;并且將百姓的勤勞、善良或怠惰、惡行公之于眾,風俗因此得以改變。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說:本縣地廣人稀,地處交通要道,使節絡繹不絕,每天征調百姓拖挽船只。丁壯已盡,連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調為役夫,妨礙、荒廢了農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緊急公事每只船派五個役夫,公事寬緩便不派人,F在這道命令沒有執行,征調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時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兇橫威風相逼,誰敢提出質疑。有時(行船)遇到快風,(役夫)步行追趕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沒收他們所帶的衣糧,使他們遭受饑寒。信圭請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憐這些勞苦的人民。朝廷聽從了他的請求。八年春,信圭又上言說:從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縣都命令軍民拖挽船只,如果沒有衛軍可抽,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縣有關部門從百姓中抽調,州縣每年都需要征調二三千人,晝夜等待。上級官員又不區分各種差役,一并攤派。致使田土荒蕪,百姓沒有蓄積的財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討飯,確實令人憐憫哀傷。請從儀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們的雜役,使他們得以盡力從事農田耕作,同時兼任役夫;噬弦猜爮牧怂恼埱。從這以后,其他郡縣也蒙受他的好處。
正統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薦,李信圭被提拔為蘄州知州。清河縣百姓進京請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縣事。百姓有湖田數百頃,被淮安衛卒侵奪,百姓代替交納租稅達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將湖田歸還百姓。饑餓的百姓盜食他人一頭牛,御史判處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長久降雨,淮河水泛濫,淹沒很多房屋、牲畜財產。信圭上奏請求賑災,并且停止須每年上交的物品以及征調的軍匠廚役、疏浚河道的役夫。朝廷回復同意。南北往來死于道路無人埋葬的人,信圭挖了三個大墳坑來埋葬他們。十一年冬季,尚書金濂舉薦提拔信圭擔任處州知府,這時他在清河任上已經二十二年了。當時處州正被旱災所苦,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信圭死在處州知府官任上。清河縣百姓為他立祠廟祭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