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庭親子溝通嚴重不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27 09:45:39

親子關系是人一生中發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久的一種人際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親子關系的建立依靠家長與子女間的親密互動,這種互動不僅能夠加強親子間的情感聯結,也能為子女價值觀的形成、社會化發展保駕護航。
本次調查發現,部分四、八年級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內存在親子互動不足的問題,學生對家長在互動中的態度也有不滿。
家長應該時刻關注自己和孩子相處中的行為表現,在教育理念上秉持尊重和民主,并且在行動中將孩子放在與自己對等的位置上。孩子只有感受到被家長尊重,才愿意敞開心扉。
部分家長不尊重孩子
尊重是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的話、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家長充分尊重孩子,孩子也更愿意向家長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研究發現,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權,能夠提高他們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此外,家長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促進孩子情感、人格和智力的發展。
調查發現,我國部分四、八年級學生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感覺自己并沒有獲得家長的尊重,具體表現在:10%左右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家長從不認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家長從不認真聽我把話講完,總是打斷我”的情況;超過10%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我做錯事,家長會不聽解釋就批評我”的情況;15%左右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當我和家長有不同意見時,家長從不允許我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情況;接近20%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家長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時,從不會向我耐心說明理由”的情況。
這一結果表明,部分家長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是否認同他們,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家長在尊重孩子方面表現欠佳,孩子也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強勢。
這種表現在四、八年級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從對八年級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報告家長尊重自己的頻次更為集中,選擇“從不”和“經常”的人數比例均有所下降。這說明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會逐漸轉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逐漸釋放自主權,控制、專制等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有所減少。但由于孩子進入青春期愛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和他人,對父母的期待有所提高,隨之認為家長能做到尊重自己的頻率減少。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在與父母相處時尋求自主,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若父母此時采用專制、控制等不尊重孩子的教養方式,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從四、八年級學生對家長尊重的行為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到,學生對于家長的這些做法存在很多不滿。家長的這些表現既讓學生感覺到自己不受重視,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和家長說什么或者解釋什么,從而逐漸降低孩子和家長溝通的主動性,親子間的互動也會逐漸降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