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崩潰時,這么做比說教更重要 (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28 11:34:13

02
在孩子處于輕度、中度的情緒時,我們可以共情孩子的情緒,通過陪伴、擁抱、撫摸等方法,協助孩子將情緒表達出來。但是,如果孩子已經處于爆發區,不接受任何安慰,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
我想起在《游戲力》里,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我幫忙照顧兩歲的侄女。她爸媽一離開,她就開始哭了。我要過去抱她,她卻躲在桌子底下,不讓我接近,還叫我離開房間。
我說我不能離開房間,但可以離她遠一點。于是,我后退幾步在地板上坐下,而她,則在一直安靜地流淚。
過了一會兒,她從桌子底下爬出來了,坐在我大腿上,說:“眼淚就是會自己跑出來!”
“可不是嘛!”我們笑了。
眼淚幫她把與父母分離的痛苦都釋放了出來,從而使她高興地接受了跟我在一起的事實。
是的。有時,沉默,也是一種溝通。什么也不說,也是一種安撫和接納。
很多時候,面對情緒爆發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留在孩子身邊,給情緒一些時間,讓孩子自然地把脾氣發完,什么都可以,多強烈都可以。
如果他們可能會傷害到他人、自己,或者損害貴重物品,我們就抱住他們——溫和而堅定的抱住。
這種沉默看似簡單,但對父母來講,其實并不容易做到。
因為我們更習慣盡快堵上情緒的出口,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說”不哭了就買糖吃”,甚至批評、威脅甚至體罰孩子——就像我們小時候生氣時,父母對待我們那樣。
美國教育家帕蒂·惠芙樂曾說:
事實就是這樣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孩子在感覺到危險或無助的時候,就會把憤怒和不信任的反應,投射到最親近到人身上。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仍然保持清醒理智,對于父母來講,確實是一個挑戰。
但孩子憤怒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顆受傷的心。
所以,只有朝孩子伸出雙手,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去判斷孩子的情緒溫度,根據不同的情緒等級,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聲,才能知道剛才的憤怒和暴力下面,到底隱藏了什么。
畢竟,先解決完孩子的情緒,才能接下來,更好地幫孩子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