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孩子的壓力,往往來自你的“面子”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01 14:14:06

俞敏洪:孩子的壓力,往往來自你的“面子”
“我覺得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像一棵樹一樣,他是有時間段的。你可以給他澆大量的化肥,這個樹長得很快,但到最后他實際上可能是病態的,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有這么多小天才長大以后后發力、爆發力差的原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說。
“現在我是比較反對超常教育、超前教育,還有比如說費學生腦筋的各種各樣的難題教育,比如五六歲的人去學十五歲的東西啊,這種東西我覺得我是最不感冒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俞敏洪第一次談別給孩子拔苗助長的話題。在他看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是當下很多家長應該做的事。而不少家長,也存在不少誤區。提到尊重孩子,其實各種聲音已經有很多,但是不少家長覺得,其實最想知道的是,到底應該怎樣尊重孩子,家長又應該做什么?
以身作則
老師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為孩子更加看重家長的一言一行。行為規范,不是家長告訴孩子你必須天天學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到底怎么做。我覺得首先家長必須做到位,能夠以身示范。
我曾經碰上一個媽媽帶著自己的小孩,那小孩才兩歲多,剛好快遞員把東西送上來,媽媽跟孩子說謝謝叔叔,這孩子就是不說。這個媽媽就跟孩子說:“不說是不行的,因為人家給我們做了服務以后,你不謝謝人家,以后人家就不把東西給送過來。”這孩子其實是能聽懂的,再重新返回去,大聲喊:“謝謝叔叔!”這個就是行為規范。
你告訴他這種小事,看上去特別小的事情,但是一件兩件三件五件十件加起來,這個孩子變成很懂禮貌,很容易被周邊的人所接納。一旦被周邊人接納,他會產生強大的安全感,他的性格、人品就會變得更加的健全。其實很多小事會變成大事。
關注孩子情緒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間,關注孩子的性格和脾氣。不是去告訴孩子你的脾氣和性格怎么變化,而是家長本身脾氣性格好不好的問題。
因為如果家長反復無常,孩子就會產生恐懼感和逃避感。如果家長通情達理,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預料的,孩子就不會產生稀奇古怪的脾氣。
引導孩子興趣
興趣引導對孩子很重要。興趣引導不是家長給孩子強加一個興趣,告訴你必須干這個事情,而是根據孩子的天性,讓它變成自己生命中的某個強項。一旦碰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成就感,有存在感。
家長不要去說,孩子這個不如別人,那個不如別人。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如別人的事情,但是不要強化,而是幫著孩子在某些方面建立自信。這種自信一定不是說他這門課要學的多好,而是讓孩子深刻的相信,不管自己處在什么位置,其實自己都是被別人接納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