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多做,與孩子之間75%的問題很可能都會消失(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23 21:09:34

慢慢的我發現,雖然她偶爾還是會忘記,但不需要我再喋喋不休,只要她看到這個紙條就會很清楚地知道要坐直。
當一件事說了幾遍起不了作用時,就要學會閉上嘴巴,觀察孩子行為,改善自己的引領方式,剩下的就是給孩子改正的時間。
3 言出必行
作為家長要做到言出必行,并將自己的決定貫徹始終。
許多孩子寫作業時都有拖拉的毛病,總是要等到快睡覺時才開始做作業,而按照學校的要求,家長每天都得對孩子的作業檢查和簽字。這樣的后果就是,家長、孩子都得晚睡,作業質量也不高。
女兒曾有一段時間也有這樣的問題。后來,我與女兒約定,回家后先完成作業,每晚7點到9點,我隨時愿意幫助她解決作業中的問題,檢查和簽字,但是過了這個時間,我不管了。
第一次,她9點多點讓我給她簽字。我微笑著說“我知道你需要我檢查和簽字,但是這個事情在7點到9點之間我才能做,這次你只能靠自己了。”
她哭著說,沒有家長簽字,明天老師會批評我的。我告訴她,那你下次必須得9點前寫完了。
當時,我看著她哭得稀里嘩啦又很無助的樣子,也覺得會不會對不起孩子,或者是不是要給孩子一次機會?以往我會說“我都告訴你了啊,這是最后一次啊”,一通說教后,再給她一次機會。但,這次我堅持了自己的諾言。
雖然當時她很難過,但是這會讓孩子明白父母說話是算數的,現在她也確實改掉了寫作業拖拉的毛病,每天在9點前都會把作業完成,而且也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4 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還存在一種情況,有的家長似乎特別民主。有些事明明是需要孩子必須做的,卻用征詢的口氣來問孩子:“你要不要來吃飯?”“是不是該睡覺了?”“你自己整理你的房間行不行?”此時孩子的答案統統都是:不,不,不!于是引起了嘮叨和爭辯。
其實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對孩子必須要做的事,家長應當用明確的語言:“吃飯時間到了,洗手吃飯吧。”“游戲時間馬上要結束了,收拾一下,5分鐘后我們回家”等等。
明確而具體的語言,讓孩子不會挑戰父母的決定,讓孩子知道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爭辯或討論。
有些家長批評孩子時,東拉西扯,把對孩子各方面的不滿一并發泄出來,“叫你這么多遍都不起床,你這孩子就是懶。吃飯也懶,干什么都懶。”孩子會覺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你說個夠吧。所以家長最好面對當下問題,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表達你的希望。
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如果父母能夠少說多行動,與孩子之間75%的問題很可能都會消失”。
少說多做,想好再說,把用來嘮叨,叮嚀,爭辯的時間節約下來,和孩子談談有趣的話題或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僅能讓你的話更加有效,還能收獲良好的親子關系,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