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3 19:55:13

再比如,當孩子說:“唔,我知道了,媽媽你別再說了。”這說明孩子已經有點反感了,如果父母再繼續這個話題,孩子也聽不進去了,明智的父母就應該停止教育,把話題轉到其他方面去。
五、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孩子的非語言反應
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不要自顧自地說,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應,尤其是孩子的非語言反應。比如孩子開始出現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應該停止溝通或者轉換話題了。
對于年幼的孩子,這種非語言反應更加重要。許多孩子還不會用語言來拒絕父母,只會下意識地用行動來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這一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父母說父母的,我做我的”的習慣。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六、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
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保護、指導和自立幾個階段。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更重要的是保護他健康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角色應該從一個保護者,轉變為一個指導者和教練,千萬不要再拿家長的權威來干涉孩子,一定要與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樂于與你交流。
某作家曾經這樣寫道:
就做父親的起碼責任而言,我必須著手按女兒的年齡段去設計她的美好前程,我應該教她,教她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施教方法,其實也不必我費神,書店里購買,同齡人家里有書借,且版本繁多,照著做就行。
但是有一個矛盾出現了,假如我端著一個父親的架子去設計孩子,去按我的意圖教她,不斷地去糾正她、改變她,那我設想的將與女兒做朋友的初衷便會受到損害。
朋友之所以能成為朋友,皆因彼此之間是默契的、心照不宣的、平等的、沒有框架和設定的、不會有相互的約束,更不會有居高臨下和勉為其難。
思想斗爭的結果,是我最終選擇了和女兒做朋友,放棄了當教官和做尊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有關的時間、地點、環境和方式都要考慮到。父母只有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交流,放下父母的架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溝通,盡可能真誠,這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