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傳唱中 滋養理想信念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2-26 13:17:36

四川省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是由民國初年創建的“榴陰小學”發展而來的。現代著名音樂家、文學家、教育家葉伯和作詞作曲的《榴蔭小學校歌》流傳至今,歌詞的最后為:“全德全人,吾校所宗,由家而國,趨于大同。”
我校要培養的,必須是有社會責任、愛勞動、善合作、懂尊重、不拜金的下一代。
把愛勞動放在首位
我校同仁一致認為,德育不只是德育老師的事情,也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學校形成了全體教師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體驗勞動、合作的樂趣,讓孩子們懂得“由家而國”社會責任的擔當。
分管后勤的Z主任,發現夏天植物長得快而割草機的噪音太大,頻頻影響校園的寧靜。于是在校園里召募小園丁志愿者,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學生均積極報名,最終形成了美化校園“大軍”。每個班包片修剪,小學部負責修剪灌木、草坪;初中部負責修剪樹枝。一開始,灌木被剪得七歪八扭的,后來在老師帶領下,學生們的“技術”不斷提高,校園里的草坪、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齊齊,樹叢也疏密有致,有的地方還留下優美的弧度。學生們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找到了極大的快樂,也在付出中增進了對學校、對班級的情感。
在鐵中府河學校,經過多種教育活動,使“勞動是自我的需要”成為學生的主動意識,勞動因而也變成自主的行為。校歌里“由家而國”的體現,是首先愛班級這個“家”、這個小集體,然后愛學校這個大集體,然后再去愛更大的集體——國。
全校每個學生都會唱我們的校歌。通過唱響校歌,我們引導孩子們理解大同社會的內涵,明確“天下為公”所揭示的走向大同社會的路徑,進而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把集體、平等寫在學生們心上
我校把集體主義精神看成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關鍵。每個周五下午,學校最后一節班會課總是讓同學們期待不已:主題班會不是由老師操控全場,而是由同學們共同討論完成從內容選擇到具體活動以及參與形式等流程。
“清明前的春游活動討論的焦點是:如何在春游時集體給抗日英雄獻花圈?”有老師回憶,“有的同學提議用鮮花代替往年的紙花,有的又提議班里每個同學貢獻一朵花,最后由最心靈手巧的同學把這些花扎成一個大花環。春游當天,同學們集體來到建川博物館,分別參觀了‘中流砥柱’館和‘國軍抗戰’館,最后把40多名同學一起合力完成的花環敬獻在趙一曼烈士的雕塑前。有同學問道,川軍裝備這么差,為什么還這么能打?有人回答,你不知道啊,川軍沖鋒的時候都一起往前沖,沒有后退的!”
學生集體離校出游,本來在教師們心中是有風險顧慮的。但在鐵中府河學校,這樣的春游始終是被鼓勵的,因而也是一直堅持下來的活動。集體主義精神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養成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