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缺乏好奇心孩子的教育對策(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11 09:57:03

5.對孩子挫折的疏導方法
挫折性質各有不同,表現強度也千差萬別,加上受挫折者個性特點不同,因而在幫助孩子疏導挫折情緒時也應區別對待。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挫折,或不同情境下的挫折,應采取不同的疏導方法。
(1)認知法
認知法又稱理智對待法。就是在孩子遭受到挫折時,與孩子一起,用冷靜的頭腦科學地、辯證地去認識和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以及戰勝挫折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這種辦法強調的是實事求是地面對現實,而不能采取非理智的態度對待。
(2)轉移法
當面臨不可避免的挫折時,使用迂回戰術,正面不通,走側面,通過另外一種途徑來實現目標,從而減輕挫折的痛苦,緩解心理壓力。① 通過另一個活動來求得心理平衡。如痛苦時,可以帶領孩子去參加一項快樂的活動,以此來轉移對挫折情境的痛苦體驗。② 通過和另一個對象比較來減輕心理壓力,達到心理平衡。生活中常見這種現象:如果見到與自己相似或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和事以后,往往自己的挫折感就減輕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窮人老是向人訴說自己沒有鞋子穿,經常詛咒世界太不公平。可不久,人們居然發現他哼起了小曲,勤勞歡快地干著活。大家奇怪地問他為什么,他說:“很簡單,我發現了一個沒有腳的人。”
(3)宣泄法
所謂宣泄就是把積郁心頭的苦悶情緒通過某種合法手段發泄出去,以此達到心理平衡。例如,去心理咨詢門診或找知心朋友,把心里話全說出來,以減輕挫折帶來的壓力,獲得新的心理平衡。
(4)升華法
升華是將某種不為社會承認的欲望或動機加以改變,以符合社會標準的面目來表現,以此求得內心滿足,只要學會升華,挫折便會變成財富。
(5)補償法
補償是通過另一項性質不同的活動來代替原來受挫的活動。成功的路不止一條,為何總因為一項挫折而無休止地折磨自己呢?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衛國戰爭中被炸致殘,喪失了生活能力,他想到過死,可是當他意識到自己在其他方面同樣能“使生命成為有用”時,便創作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用小說創作方面的成就彌補了身體方面的缺陷,他的巨大成功已成為我們調適孩子受挫后不良心態的一個生動例證。
6.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家教對策
所謂心理承受能力又叫挫折容忍力。每個人的容忍力不同,雖面臨相同的困難阻礙,反應卻極不一樣。容忍力低的人雖面臨小小的挫折卻易心灰意冷、焦慮不安;而容忍力高的人雖面臨嚴重打擊也毫不氣餒,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為了幫助孩子提高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應該做到:
(1)理解但不諒解
理解是指對孩子的某些挫折表示理解和同情,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還缺少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自我與他人關系的協調能力;缺乏高屋建瓴的智慧;處于青春生長期生理欲望與社會限制的矛盾之中,個人尚難一下子解決等。對孩子遇到的挫折要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但不諒解。首先是挫折能使人深刻反思,學到更多的東西。沒有挫折,人就永遠難于成熟。其次是因為大人畢竟是孩子的家長,家長有責任有義務把孩子引向一條健康向上、自我完善的道路。家長應坦率地與孩子一起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知恥而后勇,鼓勵他們把自己培養成有很強心理承受能力的人。
(2)疼愛但不溺愛
疼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正常感情。而且這種感情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維生素和生長激素的作用,受人疼愛的孩子心理發育更易健康,與他人更易和諧相處。但是,凡事皆有度,如果疼愛過度,就變成了不負責任的“溺愛”,則后患無窮。因為溺“愛”根本就不是愛,溺愛是家長把孩子當成一件自私自利和占有物的一種變態投射反應。把孩子當成自我的一部分,表面上是溺愛孩子,其本質是放縱自己。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根本沒有負責任地替孩子設計人生之路,只是憑一腔幼稚的感情,去盲目地愛他自己的替代物——孩子。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吃不得一點苦,受不得一點屈,一點點不順心,便會被放大到天塌地陷般嚴重,挫折承受力極差。因此,聰明的家長總是對子女高標準、嚴要求、講原則,讓他知道什么該要,什么不該要;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許做。
(3)幫助但不包辦
幫助,就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在必要的時候幫助孩子一把。例如,孩子摔倒了,告訴孩子“用手支地爬起來”或者“扶著墻站起來”。就是說要幫助孩子尋找方法和途徑,而不是代替他做事。假如家長立即跑過去抱起來,又問疼,又問癢,孩子便覺得是你的錯誤——沒照顧好的錯誤使我摔跤的。因此,便會委屈地哭起來。許多家長都以為小孩子是摔疼了才哭的,其實是因為抱怨家長才哭的。這正是包辦的錯誤和害處。為孩子包辦一切,實際是忽視了孩子也是一個有能力對自己負責任的人。從人格學角度講,任何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來獲取利益,只有如此才能證明自我價值。但若家長長期剝奪了孩子證實自我價值的機會時,孩子心理必然發生扭曲。
為了正確地培養和幫助孩子,應該注意:在孩子迷惘時為孩子引路,指點迷津,讓孩子自己走出困谷;設置一些適合孩子身心條件的磨礪行動,為孩子提供心理準備。例如,送孩子去“吃苦夏令營”,與農村學生“手拉手”,去農村體驗“粒粒皆辛苦”的艱辛;把家里的體力活、臟活、累活分配給他們,讓他們承擔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這些做法都不失為挫折教育的良策。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