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勞動不妨從“認錢”開始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22 14:11:51

一直以來,我對美國孩子在家里做家務、家長付“工錢”的做法,很不以為然。這家不也有孩子一份嗎?難道孩子沒有自己的一份義務,而只對金錢負責嗎?美國家庭教育以金錢計算家務的做法,難道不會把孩子培養成斤斤計較,甚至會與父母計較金錢的人嗎?金錢成了第一推動力,顯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當然,美國家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與獨立性、社會化、關愛情懷、生存意識、發現自我、興趣培養等理念有關,但不管這些理念如何高大上,美國孩子的勞動教育一般是從“認錢”開始的。
孩子為何沒有錢的概念?
許多美國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在銀行開戶頭,并把一些家務分派給孩子。但這些家務孩子不是白干的,家長在分派這些家務的時候,就與孩子討價還價,定好價錢。給多少錢干多少活。當然,家務干不好,也要扣錢。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每個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責任感、義務感是非常清晰的。既然家庭成員間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為什么要鼓勵個人的獨立行為呢?以金錢計算家務的做法,說得好聽些是鼓勵個人的獨立行為,說得難聽些是鼓勵個人與家庭對立。當然不為中國傳統文化所接受。
盡管從小就聽老人說:咬開錢,能看到血汗,但我們從來沒有因為兒子礦礦做家務而付他一分“工錢”。結果呢?一方面礦礦很不在意錢,基本沒有錢的概念,即使到外面打工掙的工錢也是往我們手上一塞完事;另一方面,礦礦對家務很不熱心,能推則推,能躲就躲,根本沒有主人翁的責任感。每次請他修理草坪,我們都得熱情洋溢地演講一番,他才懶洋洋地起身去割草……
其實,中國也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之類的說法,但這個方法好像只用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基本不會用在孩子做家務上。
在美國,社區收垃圾的時間是每周一次,每家后院都有一兩個碩大的帶輪子帶蓋兒的垃圾桶,在垃圾車來的前一天晚上,需要把桶拉到路邊,垃圾車走后再把垃圾桶拉回來。
一次我接礦礦放學時順路帶他的同學回家,那孩子一下車,就順手把路邊的垃圾桶往回拉。我問礦礦:“如果是你,你會主動把路邊的垃圾桶拉回去嗎?”礦礦想了一下,說道:“可能不會。”
我想說什么,但又不知道說什么好。
沉默了一會兒,礦礦又說:“許多美國孩子從小就這樣做:按爸爸媽媽的吩咐把垃圾桶拉回去的,得5分錢;自己主動拉的會得10分錢……”
我說:“你這位同學都高二啦,難道他還是為了多得5分錢,主動去拉那個垃圾桶呀?”礦礦說:“應該不是,大概習慣了,變成一種責任感。”我陷入了沉思……
孩子為何“看不見”垃圾桶?
我以前認為做家務得報酬,跟爭高分得報酬一樣,致命之處是會淡漠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在美國住久了,我開始從正、反兩面去思考這個問題,尤其從正面去思考美國家庭教育以金錢計算家務的積極意義。
從理論上說,以“這個家也有你的一份”為理由去教育孩子,就像以“這個國家也有你的一份”“這個集體也有你的一份”作為教育人的道理一樣,完全沒有錯。但為什么我們很難自覺地去為“也有你一份”的國家和集體盡心盡力呢?為什么礦礦眼里就“看不見”家門口的垃圾桶,就不會主動自覺地去為他“也有一份”的家拉回那個垃圾桶呢?
許多時候,人的積極性與所處的團體的大小成反比:人在大集體中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往往不如在小集體中那么高、那么強;在小集體中的積極性又不如在自己的家庭里高。就如同從人民公社,到生產隊集體所有,再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單位越小積極性越高,責任感越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