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貞觀政要(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23 19:45:35

答案:
1、
(1)宣帝也嬌慣淮陽王,差點造成漢的衰敗,最后仰賴退讓之臣的輔佐,才獲得幸免。(“驕恣”、“幾至”、“僅乃”,大意2分)
(2)從前魏武帝寵幸扶植陳思王,等到文帝即位后,對陳思王采取了監視禁閉的措施,讓他進監獄當囚犯,這是因為先皇給他的恩賜太多,所以繼位的君主懼怕于他。(“寵樹”、“加恩”、“畏”,大意2分)
2、(3分)B(在此指的還是《左傳》)
3、(3分)C
4、(3分)D(馬周并不是僅僅因為詳盡敘述了封侯權利分配的問題,而得到太宗的贊賞。)
譯文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說:“漢、晉以來,所分封的諸王都因為所給的權勢不合適,沒有預先定好各自的地位,才會有滅亡的災禍。君主大都很清楚這種情況,但沉溺于私愛,因而沒有借鑒‘前車之鑒,后車之覆’的教訓。現在諸王當中,有的過于受寵,我擔心的不僅是他們倚仗寵愛而驕奢自大。從前魏武帝曹操寵愛陳思王曹植,到文帝曹丕即位后,對陳思王監視禁閉,把他當成監獄里的囚犯,這是由于先皇加恩太多,繼位的君主加倍提防他的緣故。這說明魏武帝寵愛陳思王,反而害了他啊!而且皇帝的兒子何愁不富貴,身封大國,食邑戶數不少,衣食無愁,還需要什么呢?而且陛下每年還另外給予他們優厚的賞賜,全無規定限制。俗話說:‘窮了不用學節儉,富了不用學奢侈。’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如今陛下創業的目的,難道僅僅是處理安置現在的子弟嗎?陛下現在應該制定長遠的規章,讓萬世遵照執行。”疏奏呈上后,太宗相當贊賞,于是賞賜馬周絹帛百段。
貞觀十三年,諫議大夫褚遂良因為每天供給魏王府的東西遠遠超過了太子,于是向唐太宗進諫說:“古代圣人制定的禮義,是尊重嫡子,不重旁支的。作為太子,地位極其尊貴,日用的東西與錢財貨物不加限制,跟君主沒有什么兩樣。庶子地位低下,不得與太子一樣享受同樣多的俸祿,這也是用來防止嫌疑,以便根除禍亂的根源。可是古代的圣王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為基礎,然后才制定國家法律。他們知道有國家,必然有親疏貴賤,雖然一般人的子女也值得疼愛,但不得超過尊貴的太子,這種法體必須尊崇。如果不能確立各人的名分,就會造成應當親近的人卻被疏遠,應當尊敬的人卻被冷落的局面。這樣,諂媚取巧之徒就會乘機興風作浪,以個人恩怨危害國家,捕風捉影。臣希望陛下為國家制定明確的法令,頒布執行,讓您的功勛流傳千代,成為后世帝王的楷模。陛下日理萬機,或許還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完美。我的職責是指正您的過失,不容許有沉默不言的時候。我發覺供奉給太子的東西比魏王還少,朝廷上下聽說了這件事后,都覺得做得不妥。《左傳》上說:“我聽說愛孩子要用禮義來教導他。‘忠、孝、恭、儉’,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過去漢代竇太后和漢景帝不知道‘義’中所蘊涵的道理,于是嬌寵梁孝王,封給他四十余座城池,封地達到方圓三百余里。梁孝王驕縱奢侈,大肆修建宮室,他的宮室四處可見,所費錢財更是數以萬計,他出入都城威風凜凜,不可一世;誰知他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發病而死。宣帝也嬌慣淮陽王,差點造成漢的敗落,最后仰賴退讓之臣的輔佐,才獲得幸免。何況魏王年齡還小,涉世未深,我希望皇上經常用禮義加以訓導,選擇良師教他興亡成敗的道理,既接受禮義方面的教導,又接受文學方面的熏陶。這樣既通過忠孝進行教育,又用道德禮義加以約束,必然能使他成為有用的人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圣人的教化方法。”太宗聽了他的話,十分贊許。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