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也出現「壞消息疲勞」了嗎?(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2 09:02:27

出于生存本能,人類天性會對「壞消息」提高警惕,但壞消息如果太多,人體也會啟動某些「應激機制」,比如「同情心倦。╟ompassion fatigue)」。心理學家 Charles Figley 對它的定義是「一種生理和情感上的疲憊和功能障礙」,癥狀跟頭條壓力癥差不多,同樣包括行為變化(更易受驚嚇、更難保持客觀態度)、身體狀況變差(疲憊、焦慮、心臟出現問題)以及情緒惡化(麻木、抑郁、目的感降低)等等。簡而言之,就是「麻煩太多操心不過來了」。
「同情心倦怠」雖然可以被理解成一種自我保護,但它帶來的傷害也同樣明顯,所以并不是非常理想的解壓途徑。對此,Quartz 也給出了幾個真正的緩解方法:
首先,你需要稍稍做一些思維和情感上的“隔離”,這個建議來自波士頓東北大學的行為科學教授 Kristen Lee。她說,情感上的「過度投射」很容易讓你有筋疲力盡的感覺,這會削弱我們的理智,讓我們失去好好照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就更別說去幫助別人了。
第二,看到壞消息之后,即使沒辦法完全解決現狀,也不代表你真的「什么都不能做」。同情心倦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太多的「一籌莫展」「愛莫能助」所困。這個時候,任何形式的行動(并不一定非得針對某一條壞消息),比如向身邊的人伸出援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捐贈,都可以消除一部分無力感;
第三是平衡自己的「消息食譜」,同時進行適度的「信息減負」——當然不是讓你別看新聞,而是不要被 「FOMO(錯失恐懼)」完全占據。按照瓦爾登大學的一位教師 Kriss Kevorkian 的看法,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開始「對本該關心的事情漠不關心」時,就應該放下手機抽離一陣子,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回現實和自我,做家務、跟朋友聊天、休息一下都可以。另外,你也可以學 Google 那樣,主動尋找一些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好消息(比如云吸貓)。Kevorkian 同時提醒說,不要為自己跟外界的「保持距離」感到太過內疚,畢竟壓力會加劇失控感,這個時候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更重要。
Google 在 2018 年的年度搜索視頻里說,2018 年的關鍵詞是 「Good」?雌饋,人們對美好的渴望還是要更多一些。問題是,有時候「知道」本身就不是一件多么美好愉快的體驗,你是愿意被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砸到暈頭轉向,還是選擇暫時躲進 filter bubble 里享受技術的安樂窩?這或許是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當代人都回避不了的難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