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一個勞動者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04 21:52:11

勞動教育不單單是在“田間地頭”進行,更應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勞動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勞動技能,使其崇尚勞動之美,也是教師和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的突破口。
太師屯鎮中心小學是北京市密云區最大的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雖然是一所農村學校,但是由于地處首都,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差,因此出現了許多學生“青草與韭菜分不清,麥苗與小蔥辨不識”的尷尬情景。
勞動教育被家庭“丟下”,學校應該義不容辭將它“拾起來”。太師屯鎮中心小學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目標構建德育工作體系,積極開展勞動教育,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使他們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開展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出于學校的教育自覺,更是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基于以上原因,學校挖掘地域特色,通過“2+N”體驗活動,即圍繞兩個“開心農場”和若干校內外“微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鍛煉身體、增強意志,享受勞動的快樂。
調研為活動定向
為了開展好勞動活動,學校選取三至六年級100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以了解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調查結果見表1)。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因為是獨生子女,這些“00后”學生從小在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大部分家長舍不得讓孩子參與勞動,家長的溺愛導致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較差。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本應具備的勞動技能,對勞動的興趣逐漸弱化,導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技能不強。
勞動是每個學生都應具備的能力,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經反復討論,我們認為學生綜合素養包含以下五個板塊:一是學業發展,即學生文化課質量的提高和藝術等素養的提升。二是學生體質的發展,即學生的體質監測成績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包括身高、體重及學生視力等指標。三是學生人格和心理的發展,主要指學生的心靈、心態都是健康的,具有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國家的情感。四是學生社交和生存能力的發展,主要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耐挫能力及吃苦耐勞等品質。五是學生要有良好的健康意識、安全意識、衛生意識、審美意識等。
綜合調研結果和思考,我們明確了借助勞動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路徑,努力為學生搭建實踐體驗的平臺,讓學生喜歡勞動、愛上勞動,在體驗活動中感受作為一名勞動者的光榮。
走進“開心農場”
學校的兩所完小校園內有大量空閑土地,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開墾了兩個“開心農場”,定期安排兩所完小的學生“走校”,擼起袖子,卷起褲腳,一同參與農場建設,進行玉米、向日葵、地瓜、高粱等農作物的播種和收割活動。
在“開心農場”里,孩子們在教師指導下認識各種農作物的果實,體驗干農活的樂趣。育種、播種、成長、收割等過程都有學生參與的身影;顒犹岣吡藢W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體驗了勞動的艱辛,培養了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意識。
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學生慢慢喜歡上了勞動帶來的幸福和快樂。為了提高“農耕”勞動實踐的科學性、知識性、持續性,學校在開設“開心農場”的基礎上打造“農耕”品牌,通過“做小農人”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學知識、掌技能、煉身體,同時也形成了“農耕文化校本‘小’課程,實施五育一體‘大’教育”的育人模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