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一個勞動者(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04 21:52:11

農耕文化校本課程以種植體驗(勞動種植及秋收體驗、學習耕種知識和技能)、農具研究(認識農具、講農具中的故事、研究農具的用途、制作農具模型)、農業節氣文化傳承(主要研究節氣與農耕、節氣與詩詞、詩詞與詩人、詩詞與歷史以及節氣的文化意義)為主要內容。學校以3個板塊為載體,開展系列勞動和主題活動:
圍繞“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耕種過程,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方式,親近自然、感知自然、體驗勞動之美,感悟“春播一粒種,秋收盈滿倉”的人生境界,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確立每年12月為“農具節”,讓學生有機會、有平臺研究農具,感受先人智慧,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創新能力;二十四節氣中的傳統節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培植、滋養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在學校組織的傳承節氣文化活動中,學生可以感受漢字魅力、感悟詩人情懷、了解節日故事,進而傳承和弘揚節日文化,提振民族精神。
在體驗的過程中,教師將勞動實踐與數學、科學等相關知識進行整合,比如栽西紅柿與植樹問題、土豆育種與苗隙問題等,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自覺應用和整合學科知識。自此,校園中唱響了農耕文化“主打歌”。
N個“微體驗”
在我們看來,勞動教育不單單是在“田間地頭”進行,更應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為進一步開展勞動實踐教育,發揮全員德育實效性,學校圍繞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設計了多項“微體驗”活動,形成了“2+N”的主題活動格局。
校內“微體驗”學會感恩:
組織住宿生開展“走進食堂做大師傅”活動,讓學生了解午餐的制作,體驗食堂工作人員的辛苦。
開展“愛我校園勞動節”主題教育活動。為學生量身定制勞動崗位,采取“王剛開關”“李念圖書角”等以學生名字命名的勞動崗位,評選勞動小能手。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勞動的快樂,掌握生活技能。
組織“我和爸媽學一招兒”生活技能趣味比賽。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擔任“導師”教學生包餃子、捆粽子、烙大餅,加大家校共育的力度,為學生搭建多彩的勞動展示平臺。
有意思的“為我點贊”勞動技能大賽。學校結合“六一”國際兒童節、建隊日活動,開展系鞋帶、疊衣服、系紅領巾、整理書包等趣味技能大賽。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從小事開始,爭當心靈手巧的勞動者。
開展“我的事我盡責”班級實踐周。每周安排一個班的學生參與勞動和執勤體驗,做幫助他人的事情,維護校園秩序規則,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感恩,領悟幫助他人是最快樂的人生真諦。
校外“微體驗”掌握一個技能:
傳統節日學本領。利用春節、端午節、立冬、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學生布置勞動學習任務單,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學習揉元宵、包餃子、包粽子,學做傳統美食,了解傳統習俗。
“五愛”實踐護家園。引導學生在校園、家庭、社會主動參與勞動。例如,依托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我為家鄉測河流”活動。在專家的指導下,學生開展定點取水,并對水樣中的金屬物質進行檢測,了解家鄉的鄉情鄉貌,提高學生保護家鄉環境的意識。
向兵叔叔學技能。每學期組織學生走進鎮消防中隊開展勞動體驗教育活動。在武警戰士的指導下學習疊“豆腐塊”被子,與戰士們開展趣味對抗賽。
在開展勞動體驗教育中,學校突出活動“小、實、新”的特點,結合學生需求和教育教學需要不斷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參與勞動,享受快樂。學校還不斷豐富家庭教育的外延,讓家庭“重拾”勞動教育。未來,學校還將開展住宿區鮮花種植、小型動物飼養等體驗活動,并結合學科教學深化課程開發和設計。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為學生搭建勞動實踐平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教育者不斷思考與探索,我們將不斷前行在這條立德樹人的大路上,讓學生在勞動中享受快樂。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鎮中心小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01日第6版 版名:課改研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