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落戶后,城市教育會如何(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4 21:51:01

一、生均經費標準統一,從根本上保證教育的基本供給。
第三,提升內涵,促進均衡。建設新優質學校,建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實施城鄉攜手共進計劃,保證人口導入區和導出區的均衡,比如說黃浦區幫助松江區發展;推進緊密型學區和集團建設,進行捆綁式評價,促進師資的互動、文化的共享;開展初中強校工程,要把每所初中辦好。
楊美珍:作為欠發達地區,結合江西省的工作實際,我們總結了幾點:
全面壓實地方黨政責任,確保教育資源投入到位。持續穩定增長的教育投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積極應對人口變動的基礎性條件,離開這一條件支撐,任何重大教育決策部署和工程項目都將是“空中樓閣”,難以落地見效。
全面提升教育資源投入精度,確保教育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委托上海研發了江西省教育督導信息化工作平臺,上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動態監測和決策支撐系統,有效指導各地把握城市人口變動情況。
對義務教育投入結構進行動態調整,將教育部門列入省市縣三級城鄉建設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完善了覆蓋城鄉的教育設施系統和適應人口變化趨勢的學校布局建設機制。
同時,全面加強教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后的監管,嚴格保障配套教育設施建設與住宅同步建設和交付。
吳瑞君:面對以上新挑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深認識人口均衡分布與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相互關系。
高流動性對區內及區際的影響不同,省際和區際的高流動性顯著影響教育資源配置的空間格局。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既要適應人口遷移流動和分布變化的客觀趨勢,也要有利于促進人口遷移流動和分布的均衡發展,更要注重質量的提升。利用受教育人口增量變化的空間差異,分階段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
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口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區域人口與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要關注中部地區人口空心化現象,采取切實措施,促進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的協調,推進教育公平。要關注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
只有質量提升了,才能抓住這輪調整機遇
主持人:變化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意味著機會。在新一輪的人口變化中,地方教育部門如何抓住機遇,爭取“彎道超車”?
任遠:到2020年,將有1億人口落戶城市。人口流動在給城市教育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機遇。從教育低質量地區流入高質量地區,是人們的必然選擇。
放開落戶后,人們會更加趨向于福利更好的城市,教育是其中一條。地方如果想在這輪競爭中獲利,必然要求大力發展高質量的教育。
人口變動影響教育資源配置的數量、結構和分布,要求重視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和教育質量。在此過程中,促進人口變動和教育資源配置的協調性顯得非常重要。
少年兒童和學齡人口比重的下降,中高年齡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地方需要綜合分析整個教育資源配置的重點和短板。從分年齡的教育資源配置滿足率的情況看,教育資源配置的短板日益在學齡前教育和義務教育以后的學段中凸顯。如何綜合分析各個學段的變化,統籌資源配置,實現區域教育協調發展考驗地方智慧。
陳宇卿:在新一輪的人口變動中,地方教育部門“彎道超車”需要解放思想,敢于創新,對人口變動帶來的各類教育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第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自我設限。不能執著于硬件面積的達標,要把質量始終放在首位。
第二,簡政放權,在落實基礎教育法定責任的同時,給區縣教育部門更大的空間。
第三,舊區改造過程中要落實學校共建配套上的一票審核制度。城區建設必須同步推進教育配套。
第四,創新區縣教育管理,創新并豐富各類辦學模式,促進有效教育資源的整合,便于區域資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第五,要立足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打造,切實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教育服務,引導社會形成更先進、更理性、更穩定的教育需求。
郅庭瑾:強化政府責任,建立均衡導向的義務教育經費增量投入機制和轉移支付機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補償調動城市優質義務教育資源均衡供給的積極性。
以常住人口為基數統籌制定教育發展規劃,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合理布局。地方政府應以常住人口為基數統籌制定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學校建設、教育經費投入和教師編制配備等教育資源規劃與配置。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