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1 20:26:59 下載試卷 標簽:人教新課標版五年級下冊 教案設計
3、全班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以下語句: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解釋”甚“”聰惠“,提示”惠“是個通假字,并指導寫字:惠。
為設果,果有楊梅。誰為誰設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聞”、“應聲”的意思。
4、同桌合作,說說課文的意思。
5、指名說說課文的意思。
(讀通了古文 ,根據學習方法的提示自讀、猜想,對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對古文第一層面的解讀, 使學生能夠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進步: 從讀不通到能讀通, 再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說這個故事, 步步晉階。)
四、三讀,悟精妙。
過渡:讀到現在,我們知道了楊氏之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板書:甚聰惠)
1、生默讀課文,找出體現“甚聰惠”的文字,在課本上寫下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預設交流:一是從“應聲答曰”中體會到孩子反應快;二是從“未聞”“為設果”中體會到孩子有禮貌。
3、聚焦對話,體會智慧:
A.出示二者對話的語句:“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思考:孔君平會以什么語氣說這句話?他的用意是什么?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B.讓學生暢談發現后點撥:這組對話體現了辯駁的一個重要方法:“按照其觀點繼續推敲,發現后面結論是錯誤的,證明其錯誤。” “楊梅與楊氏同有一個楊字,可劃為一類,是一家人。”這是孔君平的邏輯,由此推出一個結論:“孔雀與孔君平同有一個孔字,是一家人。”這個結論成立嗎?“未聞”,沒聽說過,顯然不對,因此,孔君平的邏輯推理也是錯誤的。雙方論辯,楊氏子完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