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27 20:11:45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而現在的很多家長讓孩子學這學那,卻絲毫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愿意。說到底,是想讓孩子替自己完成兒時的理想。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呢?我以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
幫孩子樹立遠大理想
有的父母拼命讓孩子上音樂班學鋼琴、學小提琴,是因為自己原來想當音樂家而未實現;有的父母讓孩 子上業余體操學校上乒乓球或者足球訓練班是因為自己原來想當運動員而未實現;有的父母讓孩子上畫家培訓班、書法訓練班等也是因為自己原來沒有實現的藝術家之夢。家長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在孩子身上予以實現。
對于父母為孩子安排的這些課外額外的學習內容,如果孩子本身就喜愛的話,他可能將這種額外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這樣當然最好。但是,實際情況卻并不是這樣,大多數孩子,都把這些學習內容當成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折磨。因為他們本身的學習任務也很沉重,況且他們根本就對父母要求他們所學的東西沒有一點興趣!
可以肯定地說,凡是孩子本身不感興趣的而且父母強迫學習的東西,其結果就不可能是理想的。孩子不僅不會成為父母理想中的“家”,甚至可能因此影響孩子對學校功課的學習,從而造成孩子厭學情緒的產生。而且孩子在長期壓抑的心情下,其生長發育及精神健康都將受到影響,從而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
因此,父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
1.保證孩子學校功課的學習和進步
這是家教中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每一位父母應該最為關注的任務,如果孩子連學校的課程都學不好,他還哪有什么余力去學習業余的東西呢?
2.根據孩子自己的業余愛好為他選擇學習的科目和類別
孩子喜愛體育就不要強迫他去學音樂;孩子喜愛奧林匹克數學就不要強迫他去學書法、繪畫,等等。
3.為孩子的學習創造條件
這里指的是孩子在學校課程以外的學習內容。如孩子喜歡踢球,父母不妨給他買足球,同時,在物質條件之外,還有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如不斷為他打氣,給予鼓勵,孩子的球隊參加業余比賽父母要盡量到場觀看,為孩子加油等。
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自我追求的自由,是促使孩子釋放潛能、主動求知的重中之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